当前的新兴市场抛售令人回忆起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亚洲不大可能重复90年代的危机,更不大可能出现希腊式的无休止的危机。
过去几个月来,像许多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一样,印尼盾已大幅下跌。上次印尼盾大跌是在1997-98年,当时印尼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震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危机只是10年后席卷发达世界的另一场更大危机的彩排。因此,我们是否应该再次对亚洲抱以恐惧呢?
我不这么认为,原因一会儿我再做解释。不过,当前的情况的确令人回忆起当时——并且特别地,它们提醒了我们,从16年前的那场危机中学到的教训是多么的少。我们并没有改革金融业——相反地,我们在全速放松管制。对于如何应对危机来袭,我们也没有汲取正确的教训。
来看一些背景:亚洲危机的产生,与目前困扰希腊、西班牙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危机有其"家族相似性"。在这两种情况下,危机的根源都是由于私营部门过度乐观,巨额外资主要涌向私营部门。而随着乐观急剧转为悲观,危机也突然到来。
但不同于希腊等国,1997年的危机国家有自己的货币。起初,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例如,在印尼,许多企业有大量美元债务,所以当印尼盾兑美元重挫之后,这些债务就相对于资产和收入大幅膨胀。其结果就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收缩。
幸运的是,坏时光并没有持续多长。货币贬值给出口带来了极强竞争力,很快,所有这些国家——包括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印尼——迎来了强劲出口导向型复苏。
我们当前的表现要糟糕得多。只需要对比一下当时的印尼和如今的希腊。
印尼经济在1998年收缩了13%,但到2003年已超过危机前峰值。去年,印尼经济规模已经比2007年高出72%。
相比之下,希腊自2007年以来经济产出已收缩20%,并且仍在下跌。没人知道复苏何时会开始,并且我猜没有多少人预计希腊经济这个十年内将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为什么这一次情况会恶化?一个答案是,印尼拥有自己的货币,印尼盾的下滑最终成了一件大好事。但同时,希腊被欧元所困。此外,上世纪90年代的决策者比今天要更灵活。IMF起初对亚洲要求严苛的紧缩措施,但很快就转变了做法。这一次,对希腊和其他负债国的要求非常严厉,并且紧缩措施越是失败,要求就越是无情。
所以,亚洲会是下一个倒下的吗?很可能不是。相比于90年代,印尼当前的外债占收入比例要低得多。印度的债务更低。因此,亚洲不大可能重复90年代的危机,更不大可能出现希腊式的永无止境的危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