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星期一

华尔街见闻: 一张图看清过去50余年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组合变化情况

华尔街见闻
 
How To Lose 19.8 lbs In 21 Days.

Lose weight the right way and keep it off.
From our sponsors
一张图看清过去50余年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组合变化情况
Apr 21st 2014, 13:22, by 林建建

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     (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2014年1月,鹿特丹大学和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的经济学家 Doeswijk, Ronald Q. ,Lam, Trevin W. 和Swinkels, Laurens联合发表了题为《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组合 1959-2012》的论文。

鉴于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结构及其变化对于战略性布局各资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各资产占比变化总结如下:

非政府债券占比在最近的20年中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2000以后一直维持在15%以上,金融危机以后更是长期维持在20%以上的历史高位

金融危机以后政府债券成了投资者追捧的"香饽饽",其占全球资产组合占比由2007年的25.1%大幅增长至2008年的35.9%,此后一直维持在33.7%以上。

房地产投资占比实现了最大幅度的增长。尽管占比仍然不是很大,在2006年的顶峰时也仅6.2%。但是最近10年基本维持在了4%以上,相较于最初10年的1.5%左右,增长了近2.5倍。

彼长此消,股权投资占比在金融危机以后大幅下降13.9%,更在2011年创下超50年的新低37.1%, 并且在2012年仍然维持较低的占比。如果把政府和非政府的债券统一归为债券类,那么2007-2008年间从股市出逃的13.9%资金以及房地产出逃的2.2%资金,几乎全部买入了债券。

下图是1959-2012年间股权、房地产、非政府债券和证券债券在全球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的占比变化情况: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为直接干预造势?俄外长指责乌克兰蓄意违反停火协议

华尔街见闻
 
Make fitness a way of life

Sign up at a 24 Hour Fitness near you for a 7 day free trial. Join a class and find a community!
From our sponsors
为直接干预造势?俄外长指责乌克兰蓄意违反停火协议
Apr 21st 2014, 13:53, by Shox

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周一俄罗斯愤怒指责乌克兰政府破坏停火协议,并用最严厉的口吻警告可能干预乌东部冲突。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俄罗斯把乌克兰从无法无天局面中拯救出来。这使得我们面临极端复杂的局面。"

"那些蓄意挑起内战的人,显然希望发生大规模,严重的流血冲突,这些都是罪恶的政治。对此我们不但要谴责,而且要阻止这些事情发生。"

拉夫罗夫这番强硬讲话正值乌东局势进一步恶化。在日内瓦四方会议达成停火协议24后,亲俄分子控制的Slavyansk再次发生交火,造成多人伤亡。

乌克兰政府和俄罗斯均指责是对方挑起了冲突。

周二美国副总统拜登将飞赴基辅会晤乌克兰过渡政府,白宫称拜登此行旨在加强乌克兰能源和经济安全。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曾报道,有卫星图片显示俄罗斯在俄乌边境集结了数万军队。俄罗斯普京上周四曾表示,他希望不一定非要在东乌克兰使用武力,但是他强调从历史上看东乌克兰地区曾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今天称,最新的流血事件表明乌克兰分子不想控制"极端分子"。

目前亲俄罗斯的分离分子拒绝按照日内瓦协议解除武装。拉夫罗夫则支持亲俄派,认为乌克兰同样蓄意不遵守协定。

拉夫罗夫说乌克兰政府准备在东部地区抓捕更多反对者,而不是按照许多给予这些人特赦。

拉夫罗夫还藐视了美国可能实施更多制裁的警告,

他说:"我们是知道想要干什么的独立大国。试图孤立俄罗斯是完全没有前途的。"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美国想取代俄罗斯为欧洲供气?没门!

华尔街见闻
 
Shop Adidas

Run better, look better, feel better with running gear favorites at Adidas. Find select styles up to 40% off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想取代俄罗斯为欧洲供气?没门!
Apr 21st 2014, 13:32, by Guevara

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奥巴马上月曾表示,美国准备向欧洲直接供应天然气,以降低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政经评论博客peakprosperity作者Chris Martenson撰文指出,无论从产量还是价格来看,美国天然气永远都无法取代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

美国能源部(EIA)估计,欧洲国家(包括欧盟、土耳其、挪威、瑞士和非欧盟巴尔干国家)2013年消耗了18.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的30%(5.7万亿立方英尺)由俄罗斯供应,而且相当一部分运输是取道乌克兰。欧洲16%(3.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需求是通过乌克兰的管道运输。

如果美国希望完全取代俄罗斯,那么每年必须提供5.7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相当于每天150亿立方英尺。

目前,美国全部天然气的日产量为270亿立方英尺,这意味着如果要填补俄罗斯的能源缺口需要拿出超过一半的天然气产量。

但即便加上页岩气的产量,截至2014年4月美国仍然是天然气净进口国。2013年,美国一共进口了1.3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而且,刚刚经历了一个罕见地严冬之后,美国目前的天然气储量远远低于五年平均水平,短期内也完全没有能力供给欧洲。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无法替代俄罗斯为欧洲提供天然气。

也许有人会说,页岩革命让美国可以提高天然气产量,这样就可以逐步取代俄罗斯。且不论美国的产量是否能增加这么多,美国若要给欧洲供气,首先要面临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欧洲现有天然气的产量在下降。挪威的产量已经开始下降,北非一团混乱不能完全指望。美国不仅需要填补刚才计算的5.7万亿立方英尺差额,还要首先填上欧洲产量下降的窟窿。

第二,将天然气液化的成本非常高。要将天然气用船送至大西洋对面,必须要先将其液化处理。而液化本身需要的大量能量会因此浪费,很不经济。一般来讲,液化的过程中会损失四分之一的能量,这意味着5.7万亿立方英尺的缺口需要7.6(5.7/0.75)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

从经济上来计算,美国天然气运到欧洲的成本约为每一千立方英尺9美元,而俄罗斯的成本仅为0.5美元。只要普京愿意,完全可以卖到9美元。

而且液化气设备的投入需要数十亿美元,投资者不可能仅仅为了欧洲暂时性的需求而砸钱。并且这么做意味着与俄罗斯为敌,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能源巨头们需要看到未来20年的盈利前景才可能投资。但谁会认为欧洲会连续20年不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呢?

基于以上计算,欧洲各国的心里非常清楚"美国朋友"帮不上忙,他们不会拿欧洲未来几十年的经济来冒险。

(以上内容来自政经评论博客peakprosperity,作者Chris Martenson)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实体经济需求增加 美国商业贷款一季度增速显著

华尔街见闻
 
Make fitness a way of life

Sign up at a 24 Hour Fitness near you for a 7 day free trial. Join a class and find a community!
From our sponsors
实体经济需求增加 美国商业贷款一季度增速显著
Apr 21st 2014, 15:08, by 慕阳

随着经济不断好转,美国的银行业当前对企业的借贷力度也随着增加。下图展示了一季度美国六大银行商业贷款资产增幅比例:

华尔街日报引述部分银行高管的观点,企业获得的贷款出现增幅,主要得益于银行相应降低了借贷标准同时企业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美国六大银行今年一季度商业贷款资产规模同比上涨8.3%,这样的增幅显示出企业对经济好转的信心在不断增强以及预期未来利率将从底部逐渐攀升。

银行发放商业贷款的增幅也抵消了按揭住房和消费贷款的低迷,帮助银行提升了一季度的利润,如果未来美国消费需求回暖,消贷业务将进一步提高银行资产端的利润率。

从银行整体管理层面讲,当前授信和贷款业务比较被看重,借贷的准入门槛也被相应降低。新发放的10年期商业贷款平均利率3月份降至3.89%,较1月份下降0.7个百分点。

美国银行全球商业贷款部高级产品经理John Daniels表示经济的好转帮助企业稳定了财务状况,因此银行得以放松审批标准,适度提高风险等级,给予客户更有竞争力的授信规模。

作为美国第五大银行,合众银行(U.S.Bancorp's)今年一季度授信规模增长12%,首席执行官Richard Davis表示未来将对更多企业建立授信

一些制造业公司对长期固定资产贷款需求的增幅十分显著,企业的借贷意愿较去年明显改善。由于借贷活跃使得经济企稳,银行业似乎并不担心经济出现反转使得银行陷入麻烦的风险。摩根大通披露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得益于医疗,能源以及科技行业客户的强劲需求,商业贷款规模同比增加6.6%,达到1389亿美元。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数据显示,商业贷款增速在2011年四季度曾达到顶峰,今年一季度的增幅数据尚未出炉,但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一些银行高管表示,由于担心未来美联储提高基准利率,未来一段时间企业的借贷需求将保持强劲,预计今年下半年将迎来借贷高潮。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中国有意启动福岛核变以来全球最大规模民用核能扩张

华尔街见闻
 
中国有意启动福岛核变以来全球最大规模民用核能扩张
Apr 21st 2014, 12:59, by 林建建

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     (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有意向西屋电气公司购买八个核反应堆用于发展核电,最快或于明年签约。中国政府正在推进2011年福岛核灾变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民用核能扩张。

新华社今日撰文解读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意义,专家们认为中国此时加快推进核电项目,是建立在充分安全保障基础上的。

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上周五的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

李克强表示,当前要开工的一批重大项目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显示了政府对清洁能源安全建设的高度重视,说明中国的能源市场正由以煤为主的粗放型发展,走向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

同时周大地建议,政府应当尽快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地址的选择以及加快批准,从而落实并推动核电项目真正安全重启,为"十三五"内陆核电的建设发展做好准备。

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最近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未来六年中国或许还会再建20个核反应堆。

选址方面,西屋电气中国区总经理高礼霆告诉路透,中国政府此次有意采购的八个新核反应堆将建在包括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等四个地方。这两个地方还有另外四座西屋电气AP1000反应堆在建。其中三门的首座核反应堆预计在2015年并网发电。

他还称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亦在谈判,准备购买另外四个核反应堆,分别建在辽宁徐大堡和广东陆丰。这些项目已得到中国政府批准。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生产生活上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新核电项目优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对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拉动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中核集团研究员褚旭辉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在该地区率先开展核电项目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经济发展优势,拉动相关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时还能降低能源成本、节省运输费用,从而减少大气以及水污染。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俄财政部官员:俄罗斯下半年将面临经济萎缩

华尔街见闻
 
俄财政部官员:俄罗斯下半年将面临经济萎缩
Apr 21st 2014, 13:06, by Guevara

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尽管普京在乌克兰动作频频、风光无限,但俄罗斯国内经济已经陷入相当严重的困境。俄罗斯官员毫不掩饰对经济的担忧。彭博援引俄罗斯财政部官员Maxim Oreshkin称,俄罗斯经济将在今年二、三季度停滞或萎缩。

Oreshkin表示:"看起来我们二季度经济相比一季度将会实现负增长。"

2014年俄罗斯的资本流出可能将达到700亿至800亿美元。4月份俄罗斯的通胀大概为7.2%至7.3%,5、6月可能会达到峰值7.5%。不过,接下来可能会降至5%至6%。

2014年俄罗斯经常性账户盈余可能会超过500亿美元,这可以抵消大部分资本外流。

4月12日,俄罗斯经济部长Alexei Ulyukayev也曾表示,俄罗斯经济在今年秋天陷入衰退的风险。

目前,俄罗斯MICEX股票指数在1350左右,较2月的1500水平下滑了10%,卢布也较年初贬值了9.7%。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提及,自从美国在3月20日宣布扩大对俄制裁以来,标普和惠誉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调降至负面,并称未来很可能进一步调降其评级。

此外,标普和惠誉还称,西方银行越来越不愿意借钱给俄罗斯,将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商评级调降至BBB,为所有等级中第二低,与巴西和南非同列。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日经225指数跌去一成后意味是时候抄底了?

华尔街见闻
 
日经225指数跌去一成后意味是时候抄底了?
Apr 21st 2014, 12:50, by Shox

下载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  (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投资者对日本今年迄今温和的刺激显得不耐烦了,但市场可能需要变得更耐心一点。

2014年日本股市表现让人难以让人满意,尽管近期有所反弹,但是日经225指数截至上周跌去了11%,为所有发达国家市场中表现最差。

而2013年日经指数大涨56%,创下41年来最大涨幅。

日本股市由涨转跌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安倍晋三继续推动改革决心的忧虑,4月份日本消费税上调可能对经济进一步冲击,同时日元汇率年初以来反弹,将伤害日本大量依赖出口的企业。

 

《华尔街日报》认为,投资者反应似乎有点过度了,理由有两点。

 

首先,日本的基本经济面还是向好的。2014年劳资谈判结果是正面的,这是数年来日本企业首次调高员工基础工资。

据里昂证券的统计,2014年日本企业基本工资上调2.2%,包括奖金的上涨5.7%。

第二点,也许是更重要的。一旦工资上调仍然不足于对抗增税冲击,日本央行最终将不可避免的作出对市场有利的行动。如果当美国国债收益率走低将继续推高日元情况下,上述判断将得到更有力的支撑。

华尔街见闻网站曾报道,上周安倍晋三非公开会晤了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由于此前黑田力主加税,如果日本经济复苏放缓他将面临更大压力。

本月29日日本央行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之后5、6、7月均有利率会议。

《华尔街日报》认为,日本央行新宽松不会很快到来的唯一理由,只可能是日本经济复苏本身恢复动力,但是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估值看日经指数在大跌后变得便宜。目前日经225指数相当于其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16.3倍,而标普500指数估值为15.3倍,两者相差1个点。而在年初日本股市比美股高出4个点,过去3年平均为2个点。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4月17日见闻纽约早餐:美股开盘前你需要了解的全球资讯

华尔街见闻
 
4月17日见闻纽约早餐:美股开盘前你需要了解的全球资讯
Apr 21st 2014, 13:07, by xiaopi

下载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见闻纽约早餐栏目由美国盈透证券冠名赞助,盈透证券是美国最大的金融网络券商。

市场

美股期货开盘走势平淡,三大股指期货小幅上涨;

中国大陆股市午盘后大幅下挫,沪指收盘报2065.83点,跌幅1.52%;

日经225指数收盘下跌0.03%;

黄金持续下跌,亚洲交易时段,黄金连续第5个交易日下挫,跌幅创两周多最大水平。白银、铂金、钯金下跌。

原油期货下挫;小麦期货大幅走低。

亚洲:

日本3月贸易赤字创历史新高 出口增长创一年新低;安倍今日向靖国神社春祭供奉祭品;

中国证监会今日晚间再公布18家IPO预披露公司名单,这使得预披露企业数量总和达到46家

中国预算法三审拟"开闸"地方政府举债

国土资源部近日表示,2016年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路透报道称,中国有意向西屋电气公司购买八个核反应堆用于发展核电,最快或于明年签约;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表示,未来六年中国或许还会再建20个核反应堆。

中国欲将新疆打造成能源战略基地

中国银监会近日再次下发《关于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11号文"),不符合"11号文"要求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资产投资今年年底要完成整改,整改期间不得新增非标资产投资

欧洲:

俄罗斯财政部预计今年经济可能出现萎缩,资本流出规模料在700-800亿美元;

周日早间,亲俄分裂分子控制的一座乌克兰城市附近爆发枪战,至少三个人被杀。这是上周四日内瓦协议达成后,东乌克兰发生的首起武装冲突致死事件

美国:

3月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0.20,预期0.20,前值由0.14修正至0.53。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四张图看清廉价信贷如何催生英国“超级房产泡沫”

华尔街见闻
 
Compare Hotels

Find great prices for amazing hotels wherever your next destination may be. It's simple to search 100+ sites at once!
From our sponsors
四张图看清廉价信贷如何催生英国"超级房产泡沫"
Apr 21st 2014, 11:57, by Yveline

点击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     (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英国房价涨势汹汹,甚至突破了金融危机前的峰值,房价涨幅已经超过了工资涨幅。

当前,发源于伦敦的这一轮房价上涨已经蔓延至英国全境。据英国国家统计署数据显示,英国房价2月持续加速上涨,涨幅达1.9%,年化涨幅达9%以上。伦敦房价同比攀升17.7%。

市场观察者们警告,英国房地产已现"超级泡沫",并称该市场已经"失控"。首次购房者们经历了两位数的房价增速。

也许单一的英国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的严重,让我们来做个对比。正如下图所示,当前美国房价已大致跌回十年前的水平,而英国房价在过去十年则飙涨了40%。

很多人将其归因于英国央行所谓的FLS计划(即融资换贷款计划 Funding for Lending Scheme)。该计划是英国央行于2012年8月推出的新贷款刺激计划,由其向银行和建筑业提供低息融资,条件是他们必须增加对企业和家庭的信贷。

金融危机后,当有能力购房的人减少时,局面却因为FLS计划的推行而改变了。购房者实际支付的抵押贷款要少于租金,刺激着一部分人购房从而推涨了房价。FLS计划的效果在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那么,是不是这些廉价信贷刺激了以投机为目的的房产泡沫呢?还是掺杂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英国房地产经纪人可能会抱怨供应存在问题。英国目前正面临住房短缺,而且经济危机之后的住房建造活动也没有很火热,参见下图:

可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同样充斥着廉价住房信贷,却与英国房地产市场不同。那么,英美房价走势为何会产生分歧呢?英国建筑商建造房屋的速度过慢,仅为市场期望速度的一半,难以满足英国家庭的住房需求。高盛称,和美国在房产泡沫期间的建设狂潮不同,英国正面临着住房短缺,在金融危机之前也是如此。

金融危机后英国住房短缺越来越严重,金融危机前的住房建设也没有满足市场需求。与美国、爱尔兰和西班牙房屋建设率多年急剧攀升、并最终因房地产崩盘导致经济危机不同,英国在金融危机前没有出现住房建设大潮,却在危机后经历了供应短缺。

当前房价上涨速度快于工资,这是否意味着涨价将很快结束呢?未必。严重的住房短缺还推涨了租金,限制了民众在住房方面的选择。

然而,若英国央行加息,或者对银行施加更为严厉的贷款要求,房价涨幅可能就会放缓。但住房短缺问题仍将存在,这将导致租房需求上升。因此,无论购房还是租房,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英国居民未来几年将在住房上花费更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预算法三审拟“开闸”地方政府举债

华尔街见闻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预算法三审拟"开闸"地方政府举债
Apr 21st 2014, 12:12, by Shox

在《预算法》前两稿修正案均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后,最新的第三审议拟适度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权限。

三审稿明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般公共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放开地方发债,势必带来如何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问题。审计署披露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8万亿元,比2010年底增加3.87万亿元,年均增长19.97%。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中国应发展规范化、有利于风险防范的"阳光融资"式地方举债机制,而推动这一机制的突破口就是在修订预算法中用法律框架规范约束和监管地方发债。

新华网报道:

21日,已经"20岁"的预算法迎来其修改征程的第三次审议,此时距离2012年6月的二次审议已近两年间隔。二审时争议较大的"是否该放开地方政府举借债务"问题,在三审稿中有了较大突破。
    当天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字里行间传递出拟适度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权限的积极信号,同时为防控风险,对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又设立了多道"防火墙"。
    此前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一审和二审稿,都保留了现行条款,明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这一表述遭到诸多质疑,有建议认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是客观需要,即便法律堵住了"前门",地方政府也会"走后门"变相举债。
    此次提交的三审稿汇总了各方意见,明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般公共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此外,还强化举债监管规定,对违法举债或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规定相应法律责任。
    "这意味着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开闸,但一条条'防火墙'表明了放开地方自主发债后严控债务风险的决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说。
    当前放开地方政府发债已是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释放出为地方政府发债"解禁"信号,如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部分提到"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日前在谈到如何解决城镇化资金来源问题时也提出,财政部将重点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城镇化建设力度,依法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通过完善现行地方政府债权制度等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但放开地方发债,势必带来如何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问题。审计署披露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家底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8万亿元,比2010年底增加3.87万亿元,年均增长19.97%。
    种种迹象显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仍不容忽视,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越发依赖,一些地方和单位也爆出违规融资、使用地方债资金现象,尤其不久前债券市场出现超日债等违约事件也加剧各方对地方债违约的担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对地方政府举债"开闸"后,风险防控更应从严。从预算法三审稿看,在风险监控上增加了不少严格举措,如限定发债主体和额度,规定发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意味着地方政府日常的花销不允许借债。
    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看来,对地方政府举债解禁,体现了中央政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堵后门、开前门、消存量、严监控"的思路。
    贾康认为,当前我国政府性债务中最主要的风险在于地方隐性负债部分,在逐渐消化收缩已有隐性债存量的同时,我国应发展规范化、有利于风险防范的"阳光融资"式地方举债机制,而推动这一机制的突破口就是在修订预算法中用法律框架规范约束和监管地方发债。
    当前,地方自行发债试点的推进,被视为阳光化处理地方发债机制的一个方向。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已步入第六年,前三年每年2000亿元,然后是2500亿元、3500亿元,到今年增至4000亿元。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财政部允许上海、广东、浙江和深圳四地率先试点自行发债,去年自行发债试点范围又新增江苏和山东两省。
    杨志勇认为,地方政府举债的"阳光化"迈出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一步。下一步还应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他表示,虽然我国地方政府不大可能出现美国"底特律政府破产"结局,但仍需细化对债务的监管举措,如人大应怎样监督举债行为、债务到期还不上该如何处置、谁应承担责任等,都需要在法案中明确权利和义务。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投资中国有风险?对冲工具需谨慎

华尔街见闻
 
Compare Hotels

Find great prices for amazing hotels wherever your next destination may be. It's simple to search 100+ sites at once!
From our sponsors
投资中国有风险?对冲工具需谨慎
Apr 21st 2014, 09:35, by xiaoyan

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未雨绸缪者不会遭遇过于艰难的处境。当前环境下,投资者应如何对冲投资中国的经济风险?

路透新闻社援引摩根士丹利亚洲固定收益策略主管Viktor Hjort的话称,"尽管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将对大量资产产生重大影响。"他表示,这是一个低概率、大影响的事件,投资者可以考虑对冲。

不过,对于谨慎或反向投资者而言,对中国危机这类看似不可能的事件投保,成本必须要低。投资者会认为,花大量资金对冲这样的尾部风险不划算。(尾部风险指的是不太可能发生但一旦发生则代价相当高的风险。)

一个相对便宜的方法是购买人民币看跌期权,或采取保护性认沽策略、买入执行价很低的中国股票的认沽期权。

另外,有一种策略是方差掉期(波动性掉期),这种金融工具倾向于在债券或股票波动性急剧上升时对投资者产生回报。

对冲违约集体爆发的风险,最直接的策略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CDS),不过这也并非是性价比最高的。对冲基金可以买入资金压力较大公司的CDS、同时卖出信誉可靠公司的CDS,从而两相抵消成本。

此外,近日花旗银行(Citi)策略师指出,目前是投资者应认真考虑商品投资,尤其是多元化投资的时候了。相对于股票和债券,在动荡的全球资本市场中,商品波动性低,产生了稳定的回报。花旗还指出,商品是尾部风险事件天然的对冲工具。

黄金也可以有效地对冲尾部风险事件。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黄金投资者》报告称,外汇套期保值的方式已经被证明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不稳定的货币及与商业周期具有正相关性的货币而言。然而这种方式是有代价的,且成本很难量化。报告称,黄金在对冲汇率风险方面有巨大的潜在价值。通过黄金对冲汇率风险不仅可以降低对冲成本,同时可以防止尾部风险事件以及增加投资多元化组合。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科技公司并购为何屡现天价?硅谷的视角华尔街你不懂

华尔街见闻
 
At Home Yoga Retrea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enjoy a weekend yoga retreat in your own home!
From our sponsors
科技公司并购为何屡现天价?硅谷的视角华尔街你不懂
Apr 21st 2014, 09:00, by 林建建

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     (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不从硅谷的角度看,科技企业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并购常常会令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例如Facebook以160亿美元收购了并不怎么赚钱的WhatsApp,又用2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做虚拟现实设备的创业公司Oculus VR,而这家公司的产品尚未在公开市场上销售。这样的并购,即使是华尔街投行的大佬们也会感动头晕目炫的。

Facebook公司董事、战绩显赫的风投大佬Marc Andreessen认为,科技企业的并购另有一套规则。

Andreessen上周四在twitter中构建了一个科技公司估值的框架,核心摘要如下:

  1. 科技公司并购的难题:在对科技公司进行并购时,如何决定该付多少钱?
  2. 科技公司的市值或者场外市场中的估值跟它在被兼并时的估值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3. X公司对于Y公司的价值通常等于X可能为Y公司带来的影响(价值)因此在给X估值的时候,关键在Y而不是在X。
  4. 在实体产品行业,你经常会听到"配售率"这个词,即卖出一件产品可以拉动多少互补产品的销售。X的产品进入到Y以后,卖出一件X产品,可以拉动多少Y产品的销售。
  5. 假设,Y公司每年出售服务器的收入为200亿美元。Y收购了一家年收入为1亿美元的存储公司X。X产品拉动Y公司20%的服务器销售。
  6. 那么收购X带来的收入就是200*20%=40亿美元了,这与X自身的收入无关。
  7. 因此基于X给Y带来的销售增值,Y最多可以支付X远高于其自身价值的40亿美元。
  8. 当然,要使这笔收购划算的话,就必须实现20%的配售率。历史经验表明,这一目标通常能够实现,因此这样的收购就不失为一笔划算的交易。
  9. 除了配售率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例如,Y公司认为自己比X公司更懂得如何发挥X的更大价值等。
  10. 花大手笔收购小公司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不理性的,但是在收购之前,绝大多数收购方都已经制定好精密计划了的。
  11. 外人几乎看不出这一层内在逻辑,所以很多人对类似的收购表示困惑和不安。
  12. 但是我们并不建议新创业的科技公司应用这种估值逻辑,一开始就希望走一条将来被大公司收购的道路。
  13. 我们只投资那些有独立经营计划和业务前途光明而长远的创业公司。
  14. 而且,创业公司拥有长远独立运营计划对潜在的买家更有吸引力。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美国国债17年来首次重大创新:浮息国债

华尔街见闻
 
Compare Hotels

Find great prices for amazing hotels wherever your next destination may be. It's simple to search 100+ sites at once!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国债17年来首次重大创新:浮息国债
Apr 21st 2014, 09:02, by 维尔京

下载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  (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今年一月,美国财政部开始发行浮息国债(FRNs),这是美国债券市场自1997年引入通胀保值债券后的首个重大创新产品。

浮息国债并不是一个投机性资产,不过他可以让现金利率稍稍高一点。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浮息国债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更像是一个"免费开胃菜"。

浮息国债的期限为两年。其息票率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浮动,一部分固定。浮动利率部分与3个月短债拍卖同步,每周根据3个月期短债拍卖结果重置一次。而固定利率部分是一个"价差",这一价差在债券售出时就已确定,在债券到期之前都不会改变。

比如,如果3年期短债息票率为0.035%,固定部分利率的"价差"为0.045%,那么浮息国债的利率就是0.08%。

纽约投资顾问公司Offit Capital首席执行官Todd Petzel如此评论道:

"试想一下,今天我买入了3个月短债,而下一个礼拜美联储就选择升息,那接下来12周时间我就会像个傻瓜。"而如果买入了浮息债券,"你可以在等待时得到一点额外的收入,而且你也不用等待那么长时间。"因为下周一你的利率就会浮动到最新的市场水平。

不过这种资产并不是为了发家致富。假设利率维持稳定,按照上述利率,如果投资10000美元到3月期的短期国债,并且将收入不断进行再投资,那么明年这个时候你可以得到3.5美金。投资浮息国债的话可以得到8美金。但如果买同样两年到期的美国国债,那么你将拿到40美金。

可见,浮息国债并非为追求利润,而是帮助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获得一点补偿。据Petzel称,他有一位拥有数百万美元现金的财富管理客户,希望在未来几周将钱转换成浮息国债。Petzel解释称:

"储户所需要的是无限的安全,能得到一点额外的好处也会是个帮助。"

最适合购买浮息国债的是那些试图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获得稍高利率的投资者。如果你知道你会在两年后需要一定数额的现金,担心利率可能会在中期内上升,那么浮息债券就值得考虑。

除了作为现金存储方式,浮息国债的发行对市场,央行和政府都会产生影响。对于市场参与人士来说,浮息国债的到来意味着市场上多了一种直接对冲利率风险的工具。对于美国政府而言,他们可以通过低现金利率邀约到2年到期的资金,以帮助应对特殊时刻可能会出现的偿付危机。

而对美联储而言,浮息国债在这一特殊时期也被赋予的特殊的任务。由于浮息国债与美联储基准利率的关联性很高,当美联储宣布加息或者退出非常规宽松时,浮息国债可快速将利率政策的影响传递至资本市场,使利率政策传导机制更为有效。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大陆香港房地产双双降温 李泽楷先卖楼再卖股

华尔街见闻
 
Are you an avid runner? Or even just starting out?

Brooks designs high-performance men's and women's running shoes,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From our sponsors
大陆香港房地产双双降温 李泽楷先卖楼再卖股
Apr 21st 2014, 07:26, by Yveline

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     (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李嘉诚次子、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减持盈大地产。

李泽楷近期的行动非常清晰:清空大陆不动产资产,减持房地产股票,高位套现。

4月15日,电讯盈科发布公告称,已累计减持904万股盈大地产股票,减持盈大地产股权的行为或将继续。据港交所公开资料显示,截止今日,电讯盈科通过减持盈大地产股票已套现逾5000万元。

此前,华尔街见闻网站曾提及,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盈大地产于4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旗下的北京盈科中心以72亿元售出。此交易过后,盈大在内地的重要资产已经清空。

华尔街见闻网站曾介绍,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与和记黄埔去年多次出售物业资产。去年下半年,李嘉诚不下6次抛售大陆及在港资产,仅11月下旬近一周内就出售两套香港豪宅,套现共12.8亿港元。李家父子最近一年间在抛售的大陆物业累计已超200亿元,除北京盈科中心外,还包括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和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李氏父子大笔抛售物业的背后,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显示出进一步降温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数据全线下滑。而截至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则同比增长22.9%。

香港楼市同样出现抛售。今年前两个月,香港私人住宅楼价连续环比下跌,2月跌至8个月来最低。早在去年上半年,香港开发商的住房销量就已降至08年下半年以来最低水平。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