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IPO重启前后,证监会为抑制打新、炒新之风煞费苦心,先后有首日熔断机制、低市盈率发行、现场监督报价等规定。不过,事与愿违,种种新规为次新股炒作留下空间,小盘次新股一度演绎疯狂乱涨,证监会弄巧成拙,全球今年最让投资者赚钱的IPO横空出世。
虽然近期A股对次新股板块的炒作有所退烧,但从全球市场的赚钱效应来看,A股此轮IPO仍是"全球最佳"。彭博新闻社编制的数据显示,截止3月31日,按照交易量调整后,2014年中国完成首发上市的48家公司,平均上涨54%。同期国外194家企业只平均上涨9%。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31日,48只次新股较发行价平均上涨71%(算术平均)。2月底,48只次新股相对发行价曾平均上涨高达100.86%(算术平均)。
打新、炒新收益惊人。好买基金统计显示,在上一轮新股网下申购中,总计有198只公募基金累计打中新股362次,累计获配金额约52.45亿元。若以48只新股上市以来的平均涨幅超过100%计算,打新基金的总收益超过50亿元。丰厚收益下,甚至上市公司也动用自有资金加入打新行列。
市场认为,此轮IPO重启后的疯狂炒作,除了A股惯有的炒作新股传统外,与监管机构也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此轮IPO重启前,为抑制新股炒作,沪深交易所均发布新规,对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进行限制,并采取两次临停措施。
结果却是,本轮新股上市首日纷纷"秒停"。48只新股上市首日全部上涨,除陕西煤业等4只外,其余44只新股上市首日全部触及44%的二次临停限制。并且,很多新股随后连续涨停。
其次,拟高市盈率发行并股东大额套现的奥赛康被紧急叫停后,1月1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三项措施:要求发行市盈率如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则要在网上申购前连续三周发布风险公告;证监会将对发行人的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将对网下报价投资者的报价过程进行抽查。
此规定发布后,新股发行乱象丛生,发行人、买方机构方寸大乱,初步询价高报价剔除率大大上升。发行方以"安全上市"为最高原则,有公司募集资金甚至被砍掉三分之一。
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此轮48家公司平均上市市盈率29倍,较2012年下降,最高的市盈率51.4倍,最低6.2倍,较同行业平均低10%,8家公司高于同行业市盈率。
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发行,无疑给了市场炒作次新股的空间。加上中小投资者"打新"中签难度加大,新股尤其是小盘新股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被轮番炒作。
此外,本轮新股发行中,为遏制超募而施行的老股转让制度,出现老股东直接套现的漏洞。机构获暴利等现象,也让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备受争议。
中欧国际商学院会计学教授丁远也称,这轮IPO是中国有史以来监管部门参与程度最高的一次。监管机构必须对新股价格波动负责。
不过,三月以来,次新股炒作热情已明显减退。上周,次新股指数累计跌幅为9.32%,位居沪深两市概念指数跌幅第二名,48只次新股全部收跌。3月21日证监会发布多项完善新股发行改革政策,被认为是新股发行的前奏。当天,证监会还表示将降低创业板首发上市门槛。上市即变脸的次新股业绩,也给投资者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
追根到底,现行的IPO行政审批体制是新股发行"乱象"的根源。上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