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提出国企改革要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与民企融合。在以创新模式化解地方政府融资的困境方面,政府也在推动民资接力参与。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财政部力推的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正在全国多个省市推进。试点城市哈尔滨和洛阳已通过多个项目先行实践,黑龙江、河南、浙江、湖南、福建、上海等多个省市正展开调研,着手筹备。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预计,2020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另一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日前指出,目前城市建设资金主要靠转让土地的收入支撑是不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当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饱受批评,地方融资平台迅速累积巨量债务,同时中央又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PPP模式有助于解决融资难的普遍问题。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日前接受中证报采访时说,要遏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过快增长,一方面应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另一方面应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辜胜阻认为,对于已有的基础设施,通过PPP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可以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既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资金,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也可以借此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提升原有公共设施的运营效率。
但业内人士也提醒,PPP绝非万灵药,如果不妥善设计和实施,可能给地方政府带来风险。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此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技术不规范、商业可行性不匹配、风险分配机制缺失、项目准备不充分等一系列因素都可能造成PPP项目失败。
四天前,华尔街见闻网站文章曾援引《经济参考报》由相关负责人处得到的消息,在制定国企改革路线时,对于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国资委将积极推动国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
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央企已经有了大动作。今年2月,中石化发布公告称将引入民间资本。华尔街见闻网站文章此前曾提到,中国石化拟在发展混合所有制方面破题,在下游领域(如油气零售等)向民营资本放开合作。
但除了实现混合所有制这个方向外,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行动纲领,尽管企业各自都酝酿内部改革方案,但实际上很多央企仍处于观望阶段。
去年12月30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了清查全国政府总债务的审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0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三分之一的中国GDP。与2010年底10.7万亿元的债务余额相比,去年上半年增长了67%。这样的增长幅度使外界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忧加重。
今年1月,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中国的地方政府将面临"小型债务危机",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李稻葵预计,中央将允许下半年发生违约,以便进一步进行债务重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