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投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高盛和摩根大通这样巨无霸,而这些公司也确实占据着业内大部分的并购咨询业务。不过暗地里,一些业务精良的小型独立投行正在慢慢地赶超他们。
据报道,在2013年,这样的小型投行挣得了该行业全部交易总额的30%,达到了自2000年开始采集数据至今的最高点。而此数据在2011年有过一次25%的飞增,于2012年增至28%。到去年为止,小投行所占的业务额已接近十年前的两倍之多。
在2013年,全球并购咨询业务的收入总额约为191亿美金,而小投行的业务总收入约为57.3亿。再来看四大投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美银美林——仅四家公司就合计收入了约50亿美金。但事实上今年该行业的总收入下降了12%,因此小投行们实际是在逐渐萎缩的业务中占得越来越多的份额。
尽管小投行们拼命地扩大着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但要说威胁到顶级投行还为时过早,真正受到冲击的则是那些二线的公司。据路透社报道,巴克莱、瑞银、德银的咨询收入在去年都出现了两位数的萎缩。瑞士信贷是受影响最大的一家公司,它的咨询业务在去年经历了36%的大跌。
虽然路透社给出的数据是估值,有时投行也会质疑这些数字的准确性,但从中还是不难看出整个投行业已然步入了一个动荡的时代。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誉为王的时代。"Lazard集团的Antonio Weiss如此说道,(他的公司收入高达6.62亿美金,是全球小投行中最赚钱的一家。)"要建立一个公司的信誉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要毁掉它却只需要弹指一挥。因此将重心定位于处理好客户关系上将更有利于公司发展。"
除了占领投行业的"中端市场"——即向那些不计其数的小型交易提供咨询服务,小投行们开始入侵并购咨询业的上层甲板。在2013年,几乎所有的重大交易中都有至少一家小投行参与。
在2013最大的一场交易中,威瑞森通讯以130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还未被沃达丰持有的威瑞森无线的全部股权。而正是Guggenheim Securities以及前摩根士丹利银行家Paul J. Taubman为威瑞森提出了交易的雏形。
而在第二大的那场交易中,Lazard公司担任了收购方3G资本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首席顾问,而卖方H. J. Heinz的咨询提供者则是Centerview Partners,一家私人咨询事务所。
第三和第四大交易中同样出现了小投行的身影,在Omnicom和Publicis的合并案里,Moelis & Company和Rothschild分别作为双方的顾问参与其中;在戴尔董事会考虑私有化进程时,Evercore Partners公司承接了该计划的顾问工作,而LionTree Advisors以及Centerview公司则向收购方提供咨询服务。
在顶级投行担任首席顾问时,小投行往往担任提供公允意见和保持交易独立性方法的角色。当然,有时也会有小投行总领整个交易的情况出现。一个原因就是在金融危机的爆发后,公司及其董事会开始担心在并购不顺时,他们的金融顾问有可能会摇身一变成为交易对手。
"那场金融危机将在董事会的记忆里生根发芽,挥之不去。"Weiss说道。
除此之外,多数大型投行都会将注意力放在监管问题上。而小公司则会更关注个人用户,由此拓展占有率。在观察者眼中的2014年将是个多事之秋,小投行将要应对的是大公司们全新的竞争策略及随之而来、令人窒息的沉重压力。
"不受约束当然很好。"Weiss最后补充道,"但能获得成功才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