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星期一

华尔街见闻: 英国银行业因误售IRS或面临100亿英镑潜在罚单

华尔街见闻
 
Curious about the benefits of meditation?

In just a few minutes daily,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relax and relieve stress. Even with a full schedule, you will want to make time for this!
From our sponsors
英国银行业因误售IRS或面临100亿英镑潜在罚单
Sep 9th 2013, 14:34, by 慕阳

附件尺寸
20130909banker_2159165g.jpt_.jpg5.84 KB
文章分类: 

英国的Libor利率操纵丑闻并没有遮盖住利率掉期(IRS)产品误售事件的影响,在东窗事发两年后,房地产咨询公司戴德梁行(DTZ)预计英国的银行业或因误售与商业房地产贷款相关联的利率掉期产品而面临至多100亿英镑的罚款。

自2001年以来,英国四大银行,汇丰、巴克莱、苏格兰皇家和劳埃德银行共向各类中小企业出售了4万多份利率掉期产品,这四家银行已经承认了误售的事实,并承诺将向客户做出赔偿。根据戴德梁行的测算,如果英国的银行想要与企业达成和解,避免吃官司的话,则需支付大约50亿-100亿英镑的费用,目前银行们已经支付了30亿英镑。

每日电讯报披露,英国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房地产开发商成了误售事件的受害者,它们有权向银行提出索赔。按照70宗案件来了结的话,每宗案件的受害者将获得1.04亿英镑的赔款。

因购买利率掉期产品而受到损失的企业们抱怨称利率掉期合约不仅没有在利率攀升的时候保护它们,还反而在利率下降的时候让它们为贷款支付了更高的成本。

根据监管机构公布的资料,苏格兰皇家银行所面临的利率掉期误售官司最多,大约有超过1万宗,其中包括个人投资者发起的诉讼,比汇丰、巴克莱和劳埃德加起来面临的官司都多。81%股权被国有化的苏格兰皇家银行至今已经为误售事件准备了7.5亿英镑的资金,而巴克莱为次拨备了15亿英镑准备金。

有关利率掉期误售Q&A:

问:何为利率掉期?

答:在上述案件中,银行为客户提供一项权力,让贷款客户有权在利率攀升之前锁定贷款基本利率,从而不会因利率上涨而支付更多的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讲比较类似于保险和固定利率按揭贷款。

问:利率掉期如何被误售?

答:利率掉期是用来在利率上涨的时候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也会在利率下降的时候令顾客付出更多代价。在误售事件中,银行并未提醒客户,如果后者想卖出当初买入的利率掉期合约的话,将为此支付一定成本。复杂的利率衍生品让客户难以理解,银行将利率掉期解释为一种零成本的对冲工具。

举个5年期价值100万英镑商业住房贷款的例子,如果借款人想要在该笔贷款中享有支付固定利息的权利,就要向银行购买利率掉期合约,银行交易员查看的市场报价为5.2%,但是由于银行需要赚取利润,同时借款人也并不了解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情况,因此交易员向客户报出了5.5%-6%的报价区间。

如果客户最终同意购买该合约,则银行可以立即从市场以20万英镑买入该合约,并以22.5万-25万英镑的价格区间出售给投资者,获利在2.5万-5万英镑。

在一些案件中,银行声称如果客户买入期限更长的利率掉期进行对冲,将为客户报更加"低廉"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期限较长的贷款中买入利率掉期进行对冲,他们为此支付的价格也越低。比如5年期贷款的报价可能是6.25%,10年期为5.9%,20年期为4.95%,30年期为3%。但由于客户无法获得市场数据,他们并不知道银行通过出售利率掉期合约所获取的利润,之前的例子提到出售一笔100万英镑5年期利率掉期的利润在2.5万英镑,而如果出售一笔30年期100万英镑的利率掉期合约,银行的利润大约在10万英镑。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业绩不佳 对冲基金“2/20”费率机制面临冲击

华尔街见闻
 
Fun with Brazilian Portuguese

Learn the tips and tricks to speak colloquial Portuguese in a natural and confident manner. Enroll today for just $69!
From our sponsors
业绩不佳 对冲基金"2/20"费率机制面临冲击
Sep 9th 2013, 12:23, by tree

附件尺寸
images.jpeg0 个字节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据WSJ因为业绩不佳,来自失望的投资者的压力正迫使对冲基金调低收费水平,以往收取2%的管理费以及20%的投资收益的做法面临调整。

直到几年前,大多数基金公司就像纽约的高档餐厅一样,有一些门庭若市,有一些经营失败而倒闭,但没有一家肯降价。这种定价权是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后成百上千亿的资金流入金融行业所形成的产物。在那场巨大泡沫的破灭中,对冲基金保护投资人免于受到像股票基金持有人那样的悲惨境遇。

随后对冲基金的表现让所谓的"2/20"费率机制更加难以撼动,也由此造就了许多富有的基金经理。

但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对冲基金未能给投资者带来与他们的高成本相一致的高回报,这让对冲基金损失了许多客户,而养老基金和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相机壮大。

下调费率的原因

根据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的数据,当前对冲基金管理着2.41万亿美元的资金,就算只改变几个百分点的费率,影响的资金规模也相当大的。去年,共计505亿美元的管理费和投资收益落入了对冲基金的口袋,这意味着对冲基金参与了利润分享。

相对于债券,关注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对冲基金经理们能更明显的感受到削减费率的压力,因为最近股票和大宗商品基金的收益没那么好,而且这些市场的债务情况更复杂,要调查清楚需要更多的资金,所以这部分基金的收费也更高一些。

费率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投资人越来越多的选择将资金放在大型对冲基金,这让中小型的基金迫切渴望通过降低费率来吸引投资人。

根据行业调查,如今对冲基金平均收取1.6%的年费,抽取大约18%的投资收益。投资者们表示,他们愿意开一张大支票或者投注到一家收费更低、愿意做更多让步的基金公司。

HFR对超过3000家基金的调研显示,第一季度投资人平均支付了1.55%的管理费用和18.39%的投资收益,而早期投资者、大额投资者以及长期投资者不在调查范围内。

而高盛的一份投资者调研则表示,去年投资人平均支付了1.65%的管理费和18.3%的投资收益费。

行业内部差距拉大

"2/20"成为行业标准费率机制由来已久,但在行业内部并不完全一致,一些表现好的基金收取2%甚至3%的管理费,而大多数基金收费标准其实低于2%,投资收益的费率也是如此。最近,更多的对冲基金在管理费的收取上更加灵活,投资收益费率同样也有所下滑。

Merchants' Gate Capital LP管理着20亿美元的资金,根据客户的锁定期的不同,管理费收费分别为1.5%和2%,7月该公司将这一费率下调至1.25%和1.75%。

而Kopernik Global Investors LLC对一个新的基金仅仅只收取0.25%的管理费和20%的投资收益。

一些业绩好的对冲基金也在削减费率。去年Caxton Associates LP将费率从3%和30%下调到2.6%和27.5%,另外一些对冲基金选择在投资额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减少收费。

而有些表现突出的对冲基金仍然维持高费率。Seward & Kissel LLP的律师Steven Nadel说,股票型的新型基金通常收取1.5%的管理费,但那些规格更高的基金依然会收取接近2%的费率。

以Rhode Island为例,他付给很多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只有1.5%,或者更少,但是他付给两大对冲基金巨头Brevan Howard Asset Management LP和D.E. Shaw Group的投资收益达到25%。

费率机制创新

除了降低费率,更多的基金则设立了一个最低费率门槛,他们想要分享投资收益必须要达到的既定的投资回报率。

美国罗德岛州的雇员退休体系将14%的资金投入到对冲基金,他投资的一家公司California-based Ascend Capital LLC最近降低了管理费率,并且承诺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投资收益将不收取投资收益费。

高盛的 David Z. Solomon表示,2008年以后,费率机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高盛的报告提到,26%的客户就投资收益的门槛(或者类似这种形式)与对冲基金进行过谈判,而17%的客户谈过"索回收益",当基金表现较差时,投资人可以要求返还收费。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9月9日见闻纽约早餐:美股开盘前你需要了解的全球资讯

华尔街见闻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9月9日见闻纽约早餐:美股开盘前你需要了解的全球资讯
Sep 9th 2013, 12:26, by H.Lin

文章分类: 

市场

亚洲股市全线大涨 A股暴涨3.4% 突破2210点大关 日股收涨2.5%。

欧洲STOXX 600指数跌0.3%,美股期货涨0.2%。

黄金跌0.3%,WTI跌0.4%,布油跌1.4%。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报2.94%。

美国-叙利亚

美国国务卿克里:若阿萨德一周内上缴所有化学武器,可避免遭受打击。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否认使用化学武器

彭博调查:美联储将在本月削减QE至750亿美元。

奥巴马或将提名美联储主席一事推迟到叙利亚战事之后。

美国8月新增非农就业16.9万人 不及预期 失业率降至2008年12月来最低。

欧洲

意大利总理Letta警告贝卢斯科尼令联合政府倒台的风险。

美国投资者大举押注欧洲股市 规模创36年新高。

亚洲

中国8月CPI同比增长2.6% 符合预期 PPI同比降1.6% 强于预期。

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安倍经济学再获助力。

日本第二财季GDP终值上修 同比增3.8% 为上调销售税清障。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 首次跻身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 对美投资激增123.5%。

周小川: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需扫除制度障碍,支持金融创新。

李克强:中国将坚持改革 服务业是新支撑点。

中匈两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周小川: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需扫除制度障碍,支持金融创新

华尔街见闻
 
Book your hotel early for a discount!

You can reap the rewards with great discounts at participating Pullman, M Gallery, Grand Mercure, Novotel, Mercure, ibis and Formule 1 hotels.
From our sponsors
周小川: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需扫除制度障碍,支持金融创新
Sep 9th 2013, 11:53, by xiaopi

附件尺寸
2013090520408.jpg0 个字节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人民银行官网今日刊登行长周小川的署名文章《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在文中,周小川谈了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认识。其中,在银行业资本工具中提到优先股的作用,认为优先股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市场工具层次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周还以美国为例阐述了多层次股权发行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他指出中国需要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包括高频交易和卖空等更多交易机制。周小川指出金融创新在创造多层次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而典型的例子就是证券化,他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例,认为创新可能产生正作用,也可能导致风险。

文章最后,周小川指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在制度层面支持金融创新。

周小川表示:

不管怎样,当前我们还是要重视和顺应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要求和潮流,进一步推进改革,为金融创新扫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利于市场创造出更多的资本市场层次,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今日A股放量大涨,多只银行股"大象"涨停!路透认为周末一则有关部分银行股有望首批试点优先股的传言,使得银行股长期被压抑的投资能量被激发,其爆发力度之强令市场人士眼镜掉了一地。

以下是人民银行官网的全文

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今天我想谈一个与我们的论坛主题有关的题目,即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主要内容是,资本市场本身具有多层次特性,有了这个基础才需要有"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提法。这一提法第一次在党和政府的正式文件中出现,是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最初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想法还相对比较简单,定义的层次少一些,当时主要考虑建设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后来逐步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更丰富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下面我讲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若干认识。

事物的连续性和分层处理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本身是连续的,用数学函数来描述,就表现为连续函数,或者可以用近似连续函数来表达。但是,我们在具体处理这些事物的规则中,一般很难用连续函数,而经常用离散的办法来处理,表现在数学上就是分成若干区段来处理。举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例子, G20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前不久在遴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时,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名列其中,而工商银行虽然看起来规模更大一些,但不在此列。这涉及在确定标准的时候,对"系统重要性"如何划分的问题。国际上主要采用五个指标,具体是全球活跃性、资产规模、复杂性、关联性,以及可替代性,按这五项指标对国际性金融机构进行评估打分,根据一定权重汇总后排队,排在最前面的29家纳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并根据其分值的不同分为5个组别,也称为分组法。

对于上述划分方式,当时争论很大。有人提出,按这种方式"一刀切"划出29家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资本要求、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方面按照更高的标准强化监管,对排在前面的几家机构自然无太多争议,但对于排在30名前后的金融机构而言,可能就存在一个大的落差。特别是排在第28家、29家的机构,很有可能与后面的第30家、31家、32家金融机构在相关指标上差距并不大,但却要受到一系列更高、更严的外部约束,这个大幅的落差,被称为"峭壁效应"。这似乎不尽合理。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中国和美国的参会者提出了"连续法"的划分思路。就是对于一定规模以上的金融机构,按其指标值对每个机构赋予一介于0-1之间的系统重要性系数,再用这个系数去乘以额外资本要求等外部监管指标。这样,对一定规模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机构而言,所接受的额外约束就有连续性了,第28家、29家和第30家、31家、32家所受到的监管约束就可以与它们的系统重要性相匹配,就不至于出现太大的落差,可以避免"峭壁效应"。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计算和处理起来比较复杂,最后没有被采纳。

在各国考虑国内"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D-SIFIs)时,是否也采用划分G-SIFIs的方法?对此还是有一些争论。各国国情不同,尤其是大国经济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金融机构个数较多,像我国既有工、农、中、建、交这样的若干大型商业银行,也有十多家像招商银行那样的中等规模商业银行,其经营范围都遍布全国,排起队来没有明显的分界点,不同程度上都具有某种系统重要性。如果采用划分G-SIFIs的上述分组法,"峭壁效应"可能更突出,会产生更严重的问题。为此,在实施宏观审慎管理过程中,我们更多地使用前面所说的"连续法",即计算出各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系数,再来对它们施加额外约束。

以上是一个与金融相关的例子,下面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现代体育运动有各种各样的竞技比赛项目,种类繁多,其中有些项目划分为若干级别。比如举重,首先要分男女,其次按体重进一步分层,如分为重量级、次重量级、中量级、轻量级、次轻量级等。这样,就把具有连续函数特性的体重指标划出了若干个档次、层级,可以分门别类地组织比赛,既有利于增强公平性,更好地衡量参赛者的体能表现,也有利于增强观赏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都有多层次的划分,有的划分十分复杂,有的划分则比较简单。比如篮球运动,除了有男篮和女篮的区分外,似乎就没有其他更细的划分了。那么,为什么不管参赛者身高多少,篮球比赛中篮筐都是3.05米高呢?能不能根据不同的参赛者身高水平设计不同的篮筐高度?设想一下,如果真的有所区分,可能也有其优点。排球略有区分,男排和女排的网高就不一样,除此以外也没有别的层次了。不过,现在竞技体育具有很大程度的观赏性,要体现娱乐性,因此目的性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可能对进一步分层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

还有一些运动,用举重比赛这种分等级衡量的办法还不行,需要通过多个裁判员打分来评价和衡量,比如跳水、体操等。这些靠裁判打分的计分方式更具有连续性特征,不同参赛者的得分差别有时非常小。理论上甚至完全可以允许连续性计量,不妨碍进行名次的比较。从数学上讲,对于举重这样的比赛,也可以不作具体分层而采取连续函数来评价的方法,即可以用一个函数来反映参赛者体能表现,包括性别、身高、体重以及所举起的重量,纳入这个函数进行计算,然后排出名次。

现实中不这么做。为什么呢?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第一,如果这么做,这个比赛很可能就不好看了,缺乏观赏性,举重运动员们各举了多少,观众很难直观作出判断,而要耐心等待最后的测算结果。而且会有很多观众数学不那么好,很难理解计算方法及其合理性,也会影响比赛规则的公开和透明。第二,不好实施。按分层的办法来比赛,举重杠铃边上挂几个重锤,每个多少公斤是清清楚楚,很容易操作,如果要按照连续的办法来设计比赛,器械不好做,也不容易进行透明的计量,所以实际上很难设计比赛规则。

分层的办法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运用。如在制定法律和条例时,通常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按性质、程度分若干类别、档次,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套其符合的类别、档次,从而来定性。这样,规则就比较简易,但也有"峭壁效应"式的缺点。

上面的例子表明,很多事物本身是模拟量(Analog),具有连续性或近似连续性,但在管理这些事物的实际规则中,往往按照分层次的办法来处理。在规则设计中,如果规则列举的条件很难穷举或涵盖连续化的状态,往往按照多分层次、多分区段来近似地反映这些状态,并设计相应的规则。对于金融市场而言,金融市场及产品的某些特征是连续的,包含着各种可能的供给和需求,但在设计和实施金融市场规则时,就无法完全体现市场运行的这种连续性,一则技术上可能难以实现,二则在规则制定中可能也难以操作。因此,在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以离散方式、划分台阶进行处理,并设计相应的规则。

金融产品的层次特性

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衡量,比较常见的是从供给方和需求方来考察。从融资需求方看,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企业数量非常多,企业类型也是各种各样,其融资需求必然也千变万化,最后综合起来体现为一个多变量、连续的需求函数,但操作上往往用多维、分层的方式来分类,而在每个维度或层次里还可能需要划分更细的子维度、子层次。比如,行业是个维度,行业内还可以按传统型、创业型、高科技型等再作区分。这样,企业的融资需求就会划分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体现着不同的特征。从投资者角度看,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产品也有各种各样的期望,这些不同的期望往往体现在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回报率以及产品本身的复杂程度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投资者对这些指标具有不同的偏好组合。金融市场要满足投资者不同种类的投资偏好,就需要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及其所覆盖的多样化产品。

公司债券的多层次性

债券市场怎么分层?从发行者的角度来划分,如国债、公司债、中小企业债、住房抵押债、银行附属资本债等。对于公司类债,中国又进一步细分,如上市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有人认为这些产品实际上都是一回事,只是因为一些制度安排的原因,市场不得不搞出了这些不同的产品。实际上,对公司债券市场需要有分层的认识。在多数成熟市场,公司债(Corporate Bond)从清偿的维度来看也是分层次的,包括有担保高级债(Secured Senior Bond)、有担保低级债(Secured Junior Bond)和无担保高级债(Unsecured Senior Bond)、无担保低级债(Unsecured Junior Bond)。此外,还有多种不同条件的可转换债 (Convertible Bond),等等。这些产品之间还可有各种组合。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层级、不同种类的公司债?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清偿顺序不一样,特别是在涉及发生违约或破产清算时,有抵押品的和没有抵押品的、优先级债和非优先级债、可转换的和不可转换的债券,在清偿的顺序安排上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分层的原因,往往在公司法、破产法里会有相关的规定。还涉及一些SPV(特殊目的公司)的具体安排,分层的要求和体现就更加明显,后面还会进一步谈到这个问题。

此外,公司债的层次还可以按其信用评级来分层,这既涉及债券本身的信用评级,也涉及发行主体的信用评级,同一公司发行的债券其信用评级也会不同。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各种的信用评级级别在分层(Notch)结构上大体是大同小异,如从AAA到AA、A,到BBB、BB、B,还有CCC、CC、C,以及带上"+"和"-"的相应级别,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合,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去逼近连续性函数。可见,不同分布的信用评级也使得公司债体现出各种层次变化,从而具有多样性。这些情况表明,对于有些人认为是单一的债券类产品,如果去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也都是分层次的,甚至还有很多逼近连续的层次。

金融产品设计的分层方法

搞金融工程的人往往用很多复杂的金融工程技术来开展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分层。金融工程人员设计了某个层次的金融产品后,更换一个外部条件,就可以设计另一层次的金融产品。如是不断更换外部条件,就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的多层次需求。当然,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工程带来的产品创新也不见得都是好的,一些金融产品过于复杂,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基本面,甚至成为危机的诱因。

担保债务权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是金融工程分层设计的典型例子。CDO产品本身有现金型CDO、合成型CDO,以及担保贷款权证、担保债券权证、担保保险权证和结构性金融担保债务权证等种类,常把担保品分成若干层(Tranche)来产生不同的产品。而且,CDO做完了还可以做CDO平方、CDO立方等更多层次的产品。现在来看,CDO作为一种复杂的证券化产品和信用衍生产品,其评级和定价建立在复杂但未必可靠的数学模型基础上,CDO透明度不够,投资者对于产品本身知之甚少,因此被认为是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不过,我们还是要看到这些产品,特别是那些简单透明的CDO产品有用的方面,如帮助企业筹资、管理风险等,至于产品的透明度,以及相关的监管、投资者教育等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在这方面,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论文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反思和总结。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金融工程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设计一些新的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通过更换外部条件,不断加以发展演化,形成各种不同层次的产品,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在解决欧洲债务危机和开展救助过程中,可以发现,在2011年11月份G20戛纳峰会期间,欧洲方面给峰会推介的方案也是用了分层的做法。欧盟设计并推销一种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合作的共同投资基金(CIF),近期这个机制将进一步演变成欧洲稳定机制(ESM),成为欧元区的常设金融稳定机制。CIF在风险承担方面,则体现了典型的分层方法,具体模式是,由EFSF对首先出现损失的30%给予担保,形成这个安排后,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可以直接去购买意大利或者西班牙的国债。当出现损失时,EFSF按照预先设计的比例率先承担损失,这样损失超过30%的概率会明显降低,如果出现了,则由投资人自己承担。当然,中间还可以作一些更具体的分层安排。对于不熟悉情况的人来说,可能不太理解这种担保的含义,会提出EFSF既然作为救助机制,怎么能只管30%呢?一旦出了问题,绝大部分损失不还是要由自己来承担吗?比较熟悉Tranche的业内人士就能体会到,这种分层担保的办法实际上是提供一种降低风险的产品,相当于增加了一层保险,可以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不管从风险管理还是投资策略上,都给投资者更多的余地去选择。

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包括其需求和供给本身都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并通常以连续或近似连续的特征表现出来,只不过从业务安排、和规则设计的角度来考虑,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层处理。最开始处理得往往比较简单,分的层次比较少;随着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提高,层次可能分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当然,也不是层次越多、越细就越好,分层的情况往往与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市场条件等因素有关,后面还将会进一步提及。总之,适当的分层可能是发展和管理市场、满足供需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

资本市场运行的分层次特性

除了上面讲到的债务资本市场产品的分层特性,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还表现在资本市场运行的多个方面。下面主要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需求和供给、市场组织、发行与交易机制等几个维度来谈一谈资本市场多层次特性的若干主要方面。

银行业资本工具的多层次性

在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早期,人们一谈到要发展资本市场、搞直接融资,马上就会想到两种融资工具,一个是股票,一个是债券,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确实,从中国刚开始引进资本市场的那个年代看,能把股票、债券这两种基本的工具搞明白,把这两件事做好就很不容易了。而且,如果一开始就搞得很复杂,可能人们也接受不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资本市场仅有股票和债券就不够用了,还有不少产品可以发展,特别是一些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产品会有发展的需要。

其中,一种产品是优先股。优先股虽然也叫股,但和普通股票有点不一样,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债的性质,在清偿时具有优先权。还有一种产品是可转债,虽然也称作债,但和普通债券不一样,按一定条件可以转换,转换以后就从债券变成了股票。这次金融危机后,又出现一个与可转债有点像,但达到触发条件时必须转换为普通股的产品,称作应急可转债(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CoCos),在一定条件下强制转换为金融机构的普通股,从而被称为应急资本,成为在应急条件下增加金融机构股本、增强吸收损失能力的稳定机制。可见,股权产品的分层也是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细化的,市场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很难认识并设计某种类型的产品。

根据媒体报道,2012年6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了新一版商业银行资本要求。可以发现,新资本要求分了很多层。过去大家都比较熟悉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具体如普通股、附属资本债等概念。这里顺便提一下,附属资本债(Subordinated Debt)过去有人称之为"次级债",后来发现这个词容易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最初被称为次债危机(Subprime Crisis,亦说次贷危机)的说法相混淆,所以还是称附属资本债好些。

这次金融危机后,人们吸取教训,在银行资本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要求建立包括资本留存缓冲、逆周期资本缓冲、系统重要性机构的额外资本要求,以及应急(可转换)资本等一系列分层次的资本分类。这些资本层次的具体内容我在不同场合作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了。刚才说到应急资本机制,这个机制主要由应急可转债来实现,即前面提到的CoCos。商业银行在发行CoCos时应向投资者明示其性质和风险:银行一旦进入某种危机情况,比如因金融市场动荡而导致资产盯市价值出现大幅减记,或资本充实率低于某个水平,该CoCos就要自动转换成普通股,用来承担损失。这是典型的介于普通股和普通公司债之间的产品,其价格也是低于同等条件的普通债券。此外,还有一些金边债、金边股之类的产品。

在我国股权市场,目前大家呼吁得比较多的,是我们缺少优先股这个工具。为什么当初没有优先股的设计呢?在改革开放早期制定《公司法》时,大家认为股份制本来就是一个新事物,股权结构、股东权益这些概念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再搞一个优先股,会不会更加忙中添乱?所以当时就没有正式提优先股。后来由于法律上没有优先股这一提法,一直难以突破,也使资本工具缺少了一个层次。

优先股是有其用处的。在美国处理AIG危机时,国家需要对AIG开展救助。国家如何介入呢?一些欧洲国家采用国有化、国家注资的办法,但美国人比较反感国有化,认为国有化会影响私营企业的积极性,会影响市场效率,因此就需要一种安排,既体现国家投入资金的成本,又要保持公司的私人治理,防止国家资本干预企业经营。这种情况下,优先股是个有用的工具,在救助AIG时美国政府就采用了这一工具,实现了上述目标,体现了优先股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市场工具层次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发行方式的多层次性

对于股权市场的多层次特性,最普遍的理解可能是区分大、中、小企业,大企业上大市场,中企业上中市场,小企业上小市场。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企业规模只是一个维度,还有其他的一些维度需要考虑。首先是市场组织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在我国资本市场,一说上市公司,人们就理解为IPO并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份制企业。后来发现"上市公司"这个词其实不太准确,想要纠正也很难,人们都形成习惯了。实际上,公众公司有很多类型:有只挂牌不做公开发行的,也有公开发行后不挂牌交易的。这就是说,上市这个概念还可以再细化一些。

从发行的角度来说,企业可以私募筹集股份,比如在中关村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发行。当然私募的概念各国规定也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规定50个人以下属于私募,超过50人则是公募;美国证监会Regulation D第506条款,满足特定条件的发行企业可以向任意数量的"合格投资者"和不超过35个非合格投资者进行不受金额限制的私募发行,豁免向证监会注册登记;我国信托法的规定是200人,200人以下属于私募,超过200人就是公募。因此在中关村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股权投资者就不能超过200人。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公募的基本要求、条件、手续等已广为人知,这也是公众上市公司最基本的要求。后来,在发展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时候,这些要求开始进一步细分出更多的层次,包括在规模、盈利能力、信息披露、外部审计等方面,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层次要求。

近来,资本市场发行又有了新的层次要求。人们发现仅有公募或私募两类还不够,还需要有所谓的"次公募",或者称为"小公募"。如在美国,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代中小型的发行者进行公募,这种中小型发行者发行前不必到美国证监会(SEC)去注册备案,其真实性由代发行的证券公司负责。当然,证券公司要从事这个业务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并向SEC申请。与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相比,发行企业的融资规模必须限于一定的水平以下,受的约束更低一些,披露标准也适当简化。另外,对投资者也有要求,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财富,对每笔投资规定了下限,以避免特别小的散户进入。这样,一个企业通过"小公募"获得融资,就不用像公募那样须具备很高的条件,到处去路演,这样可避免过高的融资成本。可见,市场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发展变化,往往会从既有分层市场间创新出新的层次,满足市场融资者和投资者的需要。

对于私募而言,其发行也有层次。在美国,证券法144A规定了私募和相关交易的基本条件,这种私募无需在SEC注册,但必须受美国证券法规对于发行和交易私募证券的一系列要求和限制,发行规模比较大。是不是还可以有规模更小、规则更简单的私募发行呢?实际上也已出现了。在今年4月份美国宣布生效的《初创期企业推动法案》(简称"JOBS 法案")中,明确了"众募"的合法地位。根据该法案,美国国内的非报告公司可以通过券商或"融资门户网站",向数量不限的投资者销售和推销股份,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如:每年募集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100万美元;对具有不同年收入或净财产的投资者每年购买金额比例有限制性规定;发行人不得直接进行销售和推销,而是必须通过符合法定条件的中介机构,同时向美国证监会、券商、融资门户网站和投资者履行披露义务等。

JOBS法案还有一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内容,涉及多方面的对美国现有证券监管规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放松美国对创业公司和中小企业的监管规定,鼓励更多的风险投资者投资初创期企业,并更为便捷地融资和上市,从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JOBS法案针对年收入低于10亿美元的"新兴成长型公司"(Emerging Growth Company),规定了一系列发行和合规便利设计。再如,针对私募市场及现有融资规定进行诸多改革,除了刚才提到的"众募"合法化,还包括:允许以公开劝诱或公开广告形式进行私募,也就是私募发行可采取公开方式进行;提高小规模融资触发信息披露义务的上限;对"报告公司"进行较大幅度松绑,等等。

在我国,存在类似的需求,可作进一步研究,要看一看实际需求怎么样,有无必要性和可行性。

投资者的分层次性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投资者也是普遍分层次的。对投资者划分层次往往容易使人感觉存在歧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必要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护。比如对一些财富不太多的,或者是已经退休的投资者,可以限制他去投资某些高风险的产品。作为一种投资者保护手段,很多国家都这么做。比如,智利的养老金制度,所有人都有个人账户,其所有者可以委托某个基金从事某一类投资,对于较年轻年龄段的个人账户持有者,投资范围不受限制,但对于接近退休年龄的个人账户持有者,就开始限制投资范围,比如股权的比例不得超过某个规定的限值,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投资者。

对投资者分层中,最常见的就是个人财富规模。现在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对冲基金等都对个人投资者资产规模有要求,这一方面是要明确参与者有这个投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要确保参与者有相应的损失承受能力。另外还有地域性的分层,在中国比较多见的是对投资者户籍的界定。多数国家没有户籍的概念,但强调市民的概念,比如某些市政类债,往往希望主要由本市居民购买,因为该类项目的受益者一般是本地居民,如果非本地居民来投资,从吸引资金的角度而言应该受欢迎,但容易导致监督不力,从而危害其他投资人的利益。一些产品对投资者地域、身份有要求会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定价和风险识别。

这次主权债务危机也反映了这种投资者身份的意义。危机中,一些国家主权债务过高而出了问题,即债务余额与GDP的比例过高。单纯就这个比例而言,应该说日本是最高的,但在日本百分之九十几的国债都是由国内居民持有,所以不太会出现跨国风险传递的问题。如果日本要下决心解决国债问题,那也是日本人内部的事情。相比之下,某些欧洲国家的债务/GDP比例不仅过高,而且投资者大量都不是本国人或本国机构,出了问题以后,投资者非常关心自己的投资是否安全,如没有发言权还不如及早撤离。债务国政府也想尽快解决债务问题,采取了一些财政紧缩政策,但往往面临本国居民不同意的困境。在债务国的一些居民看来,反正这些债务持有者大多是外国人,这就出现了较大的道德风险。基于这些情况,国际上开始形成一些认识,其中有一条是,一国国债最好主要对本国居民发行,由本国居民持有;如果实在要向外国人发行,可以考虑由EFSF或者ESM出面发债;还有人建议发行所谓的欧洲共同债券,但有的国家不同意。

当然,投资者也是多样化的,可能不乏有一些对冲基金会有很强的投机兴趣,这其实也是对投资者的某种分层,其目的不一样,所以另当别论。

交易机制的分层次性

从交易机制看,过去人们强调区分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或者说场内交易和OTC交易。这实际上是针对交易方式而言的,场内交易通常以连续报价、自动撮合为特征;场外交易一般更多样化,可以是非连续交易。而对于断续交易,其本身含有分层的概念,一分钟交易一次?一小时交易一次?一天交易两次?还是一星期交易一次?这些都是断续交易,能分出不同层次。还有是否允许做空的问题,也涉及到结算方式,如我们所知的T+0、T+1,还是T+2等。如果限制交易的间隔,交易就会慢下来,短线投资者不来光顾。如果是连续交易、自动撮合,再加上搞T+0,即当日可回转交易,可投机的机会就比较多,价格波动也会比较大,但定价和价格发现机制也可能会更好一些。

现在很多人在讨论高频交易,高频交易主要是靠计算机进行操作,因为交易频率太高,人脑已经反应不过来了,只能靠计算机程序来交易,这些程序都由专门的软件公司开发销售,在市场上买了就直接可以用。很多人对高频交易持怀疑态度,认为高频交易大都是技术派,很少去关注发行人产品的基本面及其经济特性。而经济基本面本身并非是高频的,因此高频交易比低频交易更容易脱离经济基本面。很多人认为,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源于程序交易(Program Trading),而程序交易的顺周期性很强,在科技股高涨的时候,会更加追捧对科技股的投资,从而将其股价推得更高,以至于形成泡沫。

对于交易频率,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有不同的要求。有的投资者、市场组织者希望交易频率低一点,更偏向于断续交易,这样的长线投资牵扯的精力少一些,更有利于进行基本面分析和比较,判断的余地大一些。另外一些市场参与者拥有更先进的计算设备和交易设施,希望交易频率越高越好,这样可以凭借高科技手段来对实时交易数据进行快速加工处理,掌握市场先机。对于交易所而言,它按交易额收取手续费,因此自然是希望交易频率高。

卖空作为一种交易机制,也体现了交易的层次性。但即使是发达的成熟市场,对卖空机制也有负面评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曾对卖空行为施加了限制。如2008年在美国,交易所列了一个股票单子,在什么期限范围内禁止裸卖空;欧债危机以来,德国等国规定,对于欧元区国家的国债禁止裸卖空。

关于交易机制的分层除了交易所交易方式,还有涉及做市商的方式,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另外,最近还有个现象,就是除了中关村在搞"新三板"试点以外,很多地方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建立一些区域性的交易市场,在交易机制选择上跟上交所、深交所选择的方式不一样。总体来看,中国国家非常大,需要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更多层次的市场,这方面,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更好地满足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

多层次的产生要靠金融创新

对于具有连续特征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及其交易机制,出于实际操作和制定规则的需要,我们在处理中往往分出一些层次。各个层次间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有的则不太明显,差别较小。总体而言,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技术的发展,层次变得更多、更丰富。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往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创新就好比在两个层次间打了一个楔子进去,随后成为一个新的层次。这里面,典型的例子是证券化。

证券化和SPV

证券化这个课题现在已有很多教材,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而证券化中经常用到特殊目的机构,即人们常说的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s)。在很多非金融专业人士看来,SPV似乎不是个好东西,因为很多金融乱象好像都涉及SPV,一些广为人知的金融市场上违规行为、诈骗性产品似乎背后都有SPV的影子,如2002年美国安然公司出事,就是利用SPV做了很多表外业务,次贷危机也很大程度上与SPV有关系。但对于金融专业人士而言,对SPV恐怕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既要认识到SPV对于满足市场投融资需求、规避和管理风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好处,也要清醒地认识到SPV可能带来的问题。应该说,很多融资业务创新都是通过SPV实现的,SPV加上资产证券化在各国都有大量成功的实践。因此,SPV有其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创建多层级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交易机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SPV是怎么产生的?大体可以概括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资产隔离。母公司要拿出一块资产,以此作为一个特殊载体来发行债券。为此,就要创建一个SPV,从母公司隔离出一块独立的资产纳入其中。比如对于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银行可以设立一个SPV,把这些房产抵押贷款纳入作为一项独立的抵押资产,凭借未来收取的本金和利息现金流去发放住房抵押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形成证券化产品。再如,银行把符合一定条件的信用卡应收款隔离出来,形成一个SPV,凭借其未来的现金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同样也形成了新的证券化产品。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管理和隔离风险。一方面,银行通过SPV和资产证券化将原有表内的信贷业务转移出来,并将这块资产通过证券化卖给市场投资者,及时变现为现金资产,既减小了自身风险资产规模,从而可以更好地符合资本监管要求,同时也将原承担的风险分散给了其他投资者。另一方面,SPV和资产证券化还隔离了破产风险,一般来说是隔离了母公司的破产风险。也就是说,SPV资产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与母公司资产实现了隔离,母公司如果破产,一般不影响SPV的证券质量。因此,SPV所发行的债券信用等级仅取决于SPV资产及其回报本身,与母公司的信用评级无关,即使母公司有问题,投资者也可以放心买。当然,反过来解释也有一定道理,独立的SPV如果破产,一般也不至于拖母公司的后腿,影响母公司的正常经营。

二是税收合理化。为了规避既有的税收规定,可以设计一个SPV,使之不属于原有母公司业务的纳税范围,从而合理避税。有人批评这么做不道德,但既然有规则,那么只要不违反规则,就意味着允许和容忍按规则避税。金融界的人才都非常聪明,经常能琢磨出一些现有规则的漏洞和合理避税的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从规则本身或者规则制定者而言,要么应该查遗补漏,完善规则,防止避税行为;要么应进行税收改革,使其更科学合理,使得合理避税行为阳光化。

三是创造性地满足市场需求。简单地说,在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上,有一些过去看来难以实现的投融资做法,可通过利用SPV成为现实。一些市场需求由于政府管制、客观条件等制约而无法实现,但在金融市场不断深化、金融工程技术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很多投行的聪明才俊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SPV和相关的结构化产品,来满足过去看来难以实现的个性化需求。这个过程涌现了大量的金融创新,这些创新产品和交易机制在现有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依靠现代金融工程技术手段运行,把很多供求关系联系在一起,对满足一些领域的风险管理和投融资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当然,这里面SPV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也可能成为风险诱因,表现出负面影响。例子很多,这里介绍一个比较典型的正面例子,即飞机租赁。

飞机租赁一般都是通过SPV实现。对任何一家航运企业来说,购买飞机的成本都很高,因此更多地选择以飞机租赁的方式开展经营。据统计,全球航空运输业大概有2/3的飞机都是通过租赁方式运营的。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六七十,否则杠杆率过高会导致太大的经营风险。但考察航空公司的财务报表则会使我们吃惊:大多数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90%。普通投资者看到这个数据时往往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新旧程度不同的飞机有极具流动性的转让市场,加上保险后,一般都不太需要靠高资本来支撑。

具体怎么操作?航空公司在正常经营并做了充分保险的状况下,运营飞机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转让市场透明可靠,这给飞机租赁企业带来了机会,可选择某个避税地设计一个SPV来经营飞机租赁业务。一方面,申请贷款或发行债券以获得融资,用以购买飞机;另一方面,将飞机租给航空公司,获取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合理规避一些税费,大大降低其资本需求。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如果自己购买飞机要通过进口获得,这个过程中需要承担进口的各项税费:一则购买飞机本身要求较高的股本,二则进口环节还要缴纳关税和增值税。而如果通过租赁获得飞机,在使用上几乎和买的差不多,但可以用较低的股本来运行,还节省相关的税费开支。因此,飞机租赁非常流行,租赁公司通过设计SPV解决了很多问题,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是SPV发挥好作用的范例。

当然,SPV要运行良好,还涉及到相关的法律和税收制度安排,要有合理避税的空间,让那些金融工程的专业人士能够充分体现技能,创新出好的产品,满足各方需求。

城镇化融资创新

SPV实际上当前在我国也有运用,与典型SPV比较类似。但还有不那么准确的一个例子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初外国人的理解就是SPV,在语言上也翻译为Local Government SPV,这是因为地方融资平台的机制符合SPV的基本特征和定义。后来人们在翻译时取了一个更符合中文表达的名字,即LGFV(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Vehicle)。但不管怎么翻译,其实质还是SPV。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想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但财政资金有限,怎么办?就考虑是否可以用未来的收入沿时间轴平移而用于现在,以弥补当前的支出缺口。城镇化发展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会在未来得到稳定的回报,会使城市地价和租金提高,商业活动越来越繁荣,相应的其他税收也会提高,如果可以把未来可预期的收入挪到现在来用,可据此设计一个SPV。对于这个SPV,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通常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融资,也有发债获得融资的,以此来支持当前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地方融资平台这个SPV里面,放的主要是城镇土地及其所代表的未来收益,并以此获得银行贷款。

应该说,这么做的确有不规范的地方,存在风险,有一些批评意见。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实际上政府也做类似的事情,但一般不通过这种方式,而更多地是通过发行项目类市政债来实现,这些市政债通常也是通过SPV来发行的。城市政府在规划和建设某项市政基础设施或公共设施时,可合理预期周围土地未来会升值并得到商业开发,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的房地产税或物业税。这样,可把这一块未来的税收收入专门划出来,据此发行市政债,实际上就是用未来的税收收入来源作为当前发行市政债的偿还保证,从而获得融资,用于当前的市政建设投入。可见,市政债的操作在原理上与我们的融资平台差别并不大,但显然更规范一些,它依赖于未来合法的税收收入来源,而不是取决于一片土地的升值和出售。我们现在的地方融资平台更多地寄希望于这块土地未来的价值,借此偿还当前的贷款,这固然是一种SPV,但导致了很多问题。

当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也与我国的相关法律环境有关。地方融资平台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规避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准打赤字,所以地方政府就想办法搞一个融资平台。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我国《担保法》规定,地方政府除国务院批准外不得做担保,而融资平台就让这些界限变得模糊了。在财产税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财产税,现在已经在上海和重庆实施房产税试点,但还没有上正轨,需要摸索一个阶段。而且,即使有了房产税,能不能据此设计SPV并用以筹资呢?恐怕还不行。这是因为我国现有的税收法规还没有相关规定,可允许房产税用于特殊目的,并可以放到SPV里。此外,目前我国也未允许城市政府发行市政债。

总之,要实现这样一种创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与前面提到的体育运动例子相类似,即规则还没有发展演变到一定阶段时,很难开展新的竞技比赛项目,而只能限于原来的运行层次。规则的演变往往与需求有关,有时候进度比较慢,所以就有人想办法创新,在现有的层次之间提出一些新的办法,创造出介于中间的层次。回过头来看,多层次市场需要创新精神和环境,而创新既可能产生正作用,也有可能导致风险,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影响金融创新的因素

前面说到金融创新时,实际上已经涉及了一些推动创新的基本因素,如法律上的规定、管制和税收规避等。下面重点从会计准则、资本充足率和金融监管等角度探讨影响金融创新的因素。

会计准则

在衡量金融创新的收益和风险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什么样的会计标准。现在全球主要有两个比较通行的会计准则,一个是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及其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一个是以欧洲为主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及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这两个会计准则迄今仍有争吵。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要求这两个准则能够尽快合起来,实现统一,也有助于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得更加顺利。

中国过去实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差距比较大,以至现在回过头来看早期资本市场发展时,会觉得过去的一些做法匪夷所思,在当时那种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制度下,企业上市就这么一路发展起来了。不过,早期的案子还是非常多,后来花了很大的功夫来改进。1993年有了新版的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亚洲金融风波之后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会计准则的修改完善;到2002年、2003年在减记和减值准备计提上有了更大的改变,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也表现了与国际准则全面趋同的走势。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正在推动会计制度向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这将会使我国和国际上的差距越来越小。

为什么要提及会计准则呢?这关系到鼓励创新的利弊比较,会计制度好,创新时干好事多;会计制度差,创新则干坏事多。这涉及金融机构表内表外资产的会计和财务处理问题,涉及资产证券化和SPV怎么设计的问题,是与前面提到的金融工程产品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方面的基础工作要跟上。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要求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这方面的要求比较明确,但实际上对于金融市场的不同分层,资本充足率要求也有比较复杂的方面。对于类似的金融产品、大体相同的金融交易,比如某个企业在某个市场通过不同的产品进行融资,其融资性质近似,但有些产品需要有资本支持,另外一些产品则基本不需要资本支持。这就是说,针对相同的融资目的来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有可能节省资本,从而还能提高股本回报率。在当前,尽管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但这种基于节省资本的产品创新仍然非常活跃,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举个例子来说明。现在商业银行大量从事自营交易和代客交易等业务活动。几个星期前,J.P.摩根发生了20亿美元的交易损失,举世震惊。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交易损失,有很多原因,这些原因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有一条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都特别强调的,就是过去对交易(Trading)部门所需要的资本要求被大大低估了,所以这次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是要加大对交易活动的资本要求。过去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时候,交易活动很多都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因此也不纳入所谓风险加权的资产来计算相应的资本要求。这样,交易部门可以用很小资本,开展很大规模的交易活动,并往往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利润,从而得到各种激励。也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华尔街很多大明星、知名CEO都发迹于交易部门。事实表明,交易部门的确可以给银行赚很多钱,但在金融产品日趋复杂、杠杆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损失,也非常可怕,往往还会导致系统性风险。所以,要对交易部门及其交易活动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

金融风险及监管

创新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更好地管理风险,但创新也容易导致新的风险,这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这涉及金融监管问题,需要我们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监管,否则容易出事。从我国的经历看,金融创新一旦出了大的问题,往往影响深远,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跌倒以后爬起来很不容易。因此需要处理好金融创新、风险防范和加强监管等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创新、风险和监管的关系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有关。在我国改革早期,能搞清楚什么是股票、什么是债券已经很不容易了,那时候根本就不具备创新复杂产品和多层次市场的条件。如果贸然前行,就会有很大的风险。这方面我们也是有惨痛教训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债期货。最近有人提出要恢复国债期货,之所以说要恢复,是因为这个产品过去曾经搞过,直到1995年发生"327国债期货"事件导致这个本来应该有用的债券衍生品被关闭了,到今年已17年。可见,金融创新要处理好风险问题,尽量少出事,需要加强监管。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伴随着体制转轨的过程,转轨总会有一定的摩擦,有改革的痛苦。要从过去的集中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这个过程初期会缺乏明确、有效的规则。比如刚才说的会计准则,一度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税收制度,还是停留在过去的产品税体系,1994年才开始施行增值税;银行不良资产分类还是传统的"一逾两呆",直到1997年才开始试点五级分类法(真正实施还是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差不多结束后),等等。在这种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转轨过程中,跌跟头、出乱子就特别多,而且金融业出事涉及的金额都很大,社会震动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就容易导致过度反应,压制创新,在金融业实施过分严格的管制。

过去的这个历史过程也有其合理性,因为我们毕竟是从体制转轨一路发展成为新兴市场这么过来的。但是,经过这么一个阶段的改革发展,应该说,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新的阶段。这时候人们就会感到现有的制度、规则开始束缚手脚了,就需要考虑如何推动更多的创新。这时候外部环境也给创新提供更充分的条件,往往可以创新出更多的产品及其层次,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更安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

今天的题目是讨论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但并不是要去讨论如何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问题,而是想通过一些例子说明,资本市场从产品、市场组织方式、投资者风险偏好、发行与交易方式等各个方面来讲,本身都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只是我们过去把这种特点简化了。随着经济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多样化,这些多层次特征正在不断自我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是离不开金融创新的。如果我们的制度能支持金融创新,资本市场的层次就会比较丰富。如果制度障碍比较多,就不太敢支持金融创新,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就不容易发挥出来。不管怎样,当前我们还是要重视和顺应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要求和潮流,进一步推进改革,为金融创新扫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利于市场创造出更多的资本市场层次,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完)

(发表于《金融市场研究》2013年第8期)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美联储的时间表被打乱

华尔街见闻
 
Compare Hotels

Find great prices for amazing hotels wherever your next destination may be. It's simple to search 100+ sites at once!
From our sponsors
美联储的时间表被打乱
Sep 9th 2013, 09:08, by H.Lin

附件尺寸
jobs20130909153906.jpg88.54 KB
文章分类: 

By 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前BBC主席Gavyn Davies

一周前,美联储前方的道路还是很明确的。市场的共识是,FOMC将在9月17-18日会议上放缓QE,并于2014年中期完全结束QE。此外,市场也越来越肯定,萨默斯10月份将获得美联储主席提名,并及时获批,从而在2月1日顺利就职。但现在,这张时间表已经遭到更大的怀疑。

市场对美联储9月放缓QE的怀疑,当然是来自上周五的非农报告。非农就业增长近几个月已经放缓,并且失业率降至7.3%也主要是因为劳动力参与率下跌。此外,新增就业岗位主要来自底薪部门,其中许多是兼职岗位,因此消费者购买力依旧不足。

关键问题在于,美联储是否会认为就业市场出现了"实质性改善"。以下是一张就业市场蛛网图:

在上图中,红线上的点代表不同指标在去年9月推出QE3时的状况,蓝线代表8月的最新状况。原点代表衰退期间的最差水平,黑色粗线代表长期均值或衰退前峰值。图表显示,自从去年9月来,大多数关键指标已经显著改善,但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除外,而该指标反映了极低的劳动力参与率。

因此,可能许多美联储官员会问,为什么劳动力参与率继续下跌。温和的解释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和工资水平不可接受,一些工人已经退出劳动大军。更强硬的解释是,劳动力参与率的持续下跌可能反映了一种结构性变化,经济复苏不会使其改善。即便是鸽派的旧金山联储主席John Williams,似乎也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如果美联储在设计好了缩减QE路径并使金融市场理解其想法之后,只因为一个月的数据就改变计划,这将令人惊讶。周末的市场共识似乎已经转变为:9月缩减很小规模的QE(从850亿美元缩减为750亿美元),同时对短期利率给出更鸽派的前瞻指引。这似乎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那么有关萨默斯的提名呢?毫无疑问,白宫正在试探萨默斯的提名是否能够得到国会和公众的接受。但现在的公开辩论声势,却超过了此前任何一次美联储主席提名。

上周媒体报道称,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有3位民主党人反对提名萨默斯,这意味着总统要想通过萨默斯提名,需要获得一些共和党人的支持。虽然相比于耶伦,共和党人理论上应该更喜欢萨默斯,但他们对此一直未发表什么言论,并且可能很享受总统提名的候选人命运落在他们手中的感觉。

撇开个性和政治团体问题不谈,萨默斯似乎在三个主要方面激怒了自由派的民主党人。他被视为对受到更严格监管的金融系统不友好,对QE持怀疑态度,并且可能引发国债收益率上升。而在所有这三个方面,耶伦的观点都非常不同。

萨默斯阵营已经在"匿名"修正这些"误解",他们指出,萨默斯和伯南克的观点差异实际上是非常小的。《华盛顿邮报》似乎是萨默斯阵营选中的宣传阵地,未来我们可能听到更多类似声音。

如果萨默斯只能有一个支持者,那么选择奥巴马总统将是个不错的开头。如果国会告诉奥巴马必须重新考虑美联储主席人选的话,特别是如果奥巴马同时将输掉在众议院的叙利亚投票的话,那么,他将不会欣然接受这一结果。但过去一周的事件表明,萨默斯阵营在宣告胜利之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罗杰斯:看多中国 关注农业环保旅游等行业

华尔街见闻
 
Compare Hotels

Find great prices for amazing hotels wherever your next destination may be. It's simple to search 100+ sites at once!
From our sponsors
罗杰斯:看多中国 关注农业环保旅游等行业
Sep 9th 2013, 09:17, by tree

附件尺寸
罗杰斯.jpg0 个字节
文章分类: 

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华尔街投资大鳄吉姆·罗杰斯坚定的看多中国,尤其关注农业、环保、旅游、航空、资源等行业,并对人民币自由兑换充满期待。

他表示,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让人民币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人民币很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取代美元。他说:

如果有谁想要卖人民币的话,我会买下你手里的人民币,因为我对人民币非常看好。

看多中国:

在21世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唯一的这样的国家,它可以不断的崛起。中国在历史上几度走向衰落,但是每次都会再重生,再次崛起,我觉得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历史上做过这样的事情,只有中国。

中国人都很勤奋,很想过幸福的生活,很喜欢储蓄。不但喜欢储蓄,也喜欢投资,这也是崛起的条件。我相信中国崛起的过程当中还会有一些挫折,只要有崛起,都会有问题。我告诉西方人说,当中国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担心,这只是一个纠正的周期,长期还是崛起的,你们一定要多参与中国的事务。

我现在对俄罗斯也很乐观,我06年的时候对俄罗斯很悲观的。此外我对缅甸和北朝鲜也很有兴趣,这两个国家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他们这么长时间都处于短缺,未来市场和商品发展空间很大。

看空美国,看多人民币:

实际上我对美国不是特别的乐观,美国目前还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家,美国在它的债务问题将越陷越深。现在大家还是持有美元,因为大家不知道该持有什么,但美元实际上是有很大问题的货币。暂时来看我们还是持有美元,尽管不太乐观,但投资重点正在逐渐远离美元。

放眼全球,未来可能替代美元只有人民币。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债权国,中国有巨大的人口,而且有非常大的贸易盈余,我相信这条路很长,但是在我眼里,人民币有朝一日可以与美元竞争。我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全球范围的人会使用人民币,而且总有一天人民币会和美元正式的竞争,也必须要有一个货币和美元竞争,因为美元这个货币其实是充满着漏洞的。

关注资源、农业、旅游等领域:

目前为止我关注的投资是自然资源类,比如说很多的油气田已经运营很多年了,设备已经老化,今后产能会出现问题,全球会出现原材料的短缺,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对于农业的非常的看好,我非常关注中国的农业。中国政府对发展农业给了很多支持政策,而且放眼全球,现在全球农产品消耗超过了我们的生产,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十年。全球农产品的库存已经接近历史低位了。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全球范围内农民的数量急剧的减少,因此会面临农民严重的短缺。因此对于农业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发展我对它感到很激动。

我也会关注航空公司,因为战争等原因,全球航空业可能会跌到谷底,如果这样的话我会买进航空业,我可能也会收购航空公司。

中国的旅游业我会很关注。现在中国人要在全球旅游变得很容易,我们有13多亿的中国人,你不仅仅只是会待在中国,也会去全球旅游,中国的旅游业未来将是令人激动的行业。

还有环保行业,就像污染治理行业。现在中国政府花了很多的钱在治理污染。谁来清洁中国谁就将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中国银行业新一轮坏账清理潮或将海外投资者拒之门外

华尔街见闻
 
Exotic travel ideas.

Searching for your next vacation destination? Subscribe to Off The Beaten Path, a newsletter featuring captivating locales to help you to plan your next trip.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银行业新一轮坏账清理潮或将海外投资者拒之门外
Sep 9th 2013, 05:42, by moneypenny

附件尺寸
504282817789.jpg373.18 KB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专门从事不良债权的海外投资者正在中国门外排起长龙。不过路透表示,中国新一轮坏账清理潮可能不会向海外投资者开放,海外投资者认为这是以中国纳税人的钱和整个经济为代价。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目前需要清理的坏账数量远大于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期。PwC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99年至2007年,银行清理了约3230亿美元坏账。

路透援引曾在97年金融危机时期为全球投行买卖中国债务的资深债务专家的话:

"面向海外投资者的大门时开时闭。目前我们认为这扇大门关闭着。"

尽管没有明令禁止海外投资者购买坏账,不过该专家表示,

当前中国对海外投资者的环境不及97年友好。10年前因耗时耗力的繁文缛节和实施债权人权力的难度较大,海外投资者发挥的作用有限。

PwC预计,截止2006年外商购买265亿美元中国四大行销售的坏账,约占总比例的18%。

从2002-2007年,诸如高盛、大摩和瑞银在内的投行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了数亿美元坏账。

高盛目前认为,包括非银行借贷者在内的中国信贷损失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官方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不良贷款(逾期90天)数量为5395亿人民币,占总体银行贷款的0.96%,为连续7个季度增长。

若没有腰包鼓鼓的海外投资者,公众不得不自掏腰包,表明此次的援助可能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可能令中国经济难以尽快反弹。

坏账涌入可能令中国大型银行放缓借贷速度。转而可能抑制中小型企业增长,令其难以扩大融资,甚至会影响到日常运营。而中小企业是中国主要的经济引擎和工作岗位提供者。

中国此前已经显示了考虑向海外投资者敞开大门的一些迹象。8月路透报道称,中国正在发展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平台,可能允许银行向更广泛领域的投资者出售贷款,引发了有一天这可能被用于交易坏账的猜测。不过是否面向外商还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各大机构点评中国8月CPI和PPI:经济企稳信号增强

华尔街见闻
 
Exotic travel ideas.

Searching for your next vacation destination? Subscribe to Off The Beaten Path, a newsletter featuring captivating locales to help you to plan your next trip.
From our sponsors
各大机构点评中国8月CPI和PPI:经济企稳信号增强
Sep 9th 2013, 05:43, by 张澄

自由标签: 
文章分类: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8月中国CPI同比上涨2.6%,PPI下降1.6%,显示中国经济企稳态势愈发明显。

此外,中国8月PPI环比上涨0.1%,CPI环比上涨0.5%;在CPI主要分项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7%,非食品价格上涨1.5%。

各大机构在数据公布后普遍认为,CPI数据显现出了经济平稳增长的迹象,是一个利好信号。周一上证指数大涨,早盘收涨逾3%,突破了2200点大关。

路透社引述日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陈乐天表示:

8月份CPI同比上涨2.6%基本符合预期,这主要受食品上涨因素推动;环比来看,8月CPI也与2001年至2012年以来食品因素月均环比1.3%和非食品因素月均上涨0.1%的趋势一致。食品因素和猪肉周期有关,而非食品因素与近期油价上涨有关。

考虑到9月中秋和十一国庆长假以及翘尾因素,9月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2.9%以上水平,年内超过3%的可能性比较大,通胀面临一定 的压力。相应地,中国PPI跌幅在收窄,也和近期欧美和中国等经济恢复以及叙利亚面临战争风险有关系。以此来看,中国货币政策近期放松的空间不大,适宜进 行微调。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表示:

CPI的涨幅比预期好。我们原本以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会带动8月物价涨幅有所加速,但现在看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价格没有同步上涨,所以物价目前仍保持了一个平稳的走势。

8月的PPI是个亮点。我们预计8月的PPI同比降幅也就刚刚回落到2%以下,在1.9%,但实际的数据已经到了-1.6%。这说明景 气回升的迹象已经显现,这不仅是因为国内经济的企稳,也是由于国际需求的好转。目前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趋于良好,但是否能够巩固还要再观察两个月的时 间。

安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尤宏业:

8月CPI涨幅符合预期,下降主要是基数原因,未来几个月基数会上升。

PPI显示经济企稳回升迹象,主要是多种原因推动,目前还难以判断经济是否是强劲反弹,还值得观察。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

CPI数据基本上符合历史走势,无论是食品价格还是非食品价格的环比涨幅都和历史均值是一致的,没有太多超出预期的东西。

三季度通胀仍然在2.8%左右,全年预计在2.7%左右。8月通胀虽然相对7月有小幅回落,但不改年内温和上升趋势,目前应不会对货币政策带来影响。预计9月还是在2.8-2.9%之间。

PPI环比转为正值,和发电量、原材料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回升的程度是一致的,反映出企业补库存带来的需求回暖,和企业购进价格指数回升也是一致的。表明国内稳增长政策正在发力,是有效的,对企业悲观预期的改善也是有效的。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周浩:

整体来看,中国目前的通胀形势仍然处于可控的范围内,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的月度通胀率将难以突破3%,我们也维持全年平均通胀水平大约为2.5%的预测,这也远低于政府3.5%的控制目标。

PPI连续18个月为负值,这也表明整体通胀压力仍然较为轻微,其对CPI的传导效应在短期内也不会十分明显。

从货币政策端来看,央行近期频繁对汇率市场的干预(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但市场却似乎并不认为这样的干预表明了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化,目前的市况来看,商业银行仍然不愿意拆出长期头寸,同时国债收益率也仍然在不断上升。

如果商业银行持续"去杠杆",加上相对较紧的货币政策持续以及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中国可能在明年面临一定程度的通缩风险。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

8月CPI涨幅虽然符合预期,但食品价格涨幅仍是推动CPI的主要力量,考虑到政府抑制三公消费以及一系列的医改等举措,对物价回归正常走势都有帮助,预计全年物价涨幅仍然可控,实现全年目标问题不大。

而PPI的跌幅也在收窄,这与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的稳步复苏都比较一致,需求趋于回升,但因目前国际局势中地缘政治的因素仍较动荡,对原油,黄金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有影响,整体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状态,究竟能回升到何种地步仍需观察。

浙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郭磊:

CPI符合预期,目前CPI处于上升周期中,如无意外四季度将至3附近;值得宽慰的是截止目前的涨幅目前并未超预期,可能不会引发政策过度警惕。

PPI略高于预期,这意味着工业价格的复苏比预想还要快一些,这是一个好的信号。我们看到近期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数据都出现明显的好 转,中国经济确实在进一步回升。根据我们的研究,PPI底在经验上领先于库存周期底,基本平行于资本市场底,PPI的走势对于我们判断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 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证据。

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颜岩:

CPI符合市场预期,虽然翘尾大幅下降,但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明显,表现在肉禽类和鲜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高于季节性。商务部的农产品批发价格仍在上涨,并会在9月份继续传导至零售市场。

PPI降幅缩小,与其他数据相验证,上游工业品价格环比全面上涨,不过持续性尚需观察,而且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改变。

CPI未来环比上涨的趋势会持续,PPI得益于基本面改善,也有短期的回升趋势。我们认为接下来通胀水平走高可能性很大,考虑到外汇占 款并未趋势性减少,央行货币政策将维持平衡状态,流动性见不到大幅宽松的局面。目前债券和IRS对物价和经济数据已经有了较充分反映,未来市场将对这些数 据的持续性做出预期,并有所波动。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薛鹤翔:

其实是有点儿低于预期,我们的预期不是很高,CPI涨幅原本预期是2.7%,PPI原本预期会下降1.5%。这主要是因为PPI环比上涨幅度比较低,非食品和食品涨幅也是比较低的。

现在市场比较乐观一些,对很多东西都往高了看,但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

从CPI涨幅看虽然低于7月,但环比仍在上涨,考虑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近期大涨,同时国内需求端也明显回暖,显示下半年物价涨幅会明显大于上半年,会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全年估计在3%左右,尽管物价涨幅可控,但上涨压力仍需关注。

PPI方面跌幅也在缩减,环比继续上升,这与国内整体需求回升有关,估计到年底PPI持续下降的态势可能会有所改变,回归临界值。

结合此前发布的贸易数据,都印证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判断,这与稳增长的政策也有关,后续政策仍应保持稳定性。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

数据跟我们预期一致,虽然食品价格涨幅有扩大,但翘尾因素拉低整体水平。随着需求回暖以及外部商品价格上涨,下半年物价涨幅要比上半年高一些,个别月份可能超过3%,但我们预计今年CPI约在2.6%,远低于目标。

PPI方面,由于国内需求企稳和较高的翘尾因素,跌幅有所收窄,但全年还是在通缩状态。部分行业仍然面临产能过剩压力。

随着稳增长政策发挥作用,企业信心在恢复,年内应能维持需求回暖,但后续还得看改革,如果三中全会能够推出一些有力的中长期改革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信心,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El-Erian:关于8月非农报告的四个关键问题

华尔街见闻
 
Book your hotel early for a discount!

You can reap the rewards with great discounts at participating Pullman, M Gallery, Grand Mercure, Novotel, Mercure, ibis and Formule 1 hotels.
From our sponsors
El-Erian:关于8月非农报告的四个关键问题
Sep 9th 2013, 05:51, by H.Lin

附件尺寸
mohamed-el-erian0909.jpg0 个字节
文章分类: 

太平洋资产管理(PIMCO)CEO Mohamed El-Erian回答了关于8月美国非农就业报告的四个关键问题:

一、8月非农就业报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国经济画面?

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但复苏速度不温不火,这令人沮丧。

BLS报告中的三个关键点:

  • 美国8月新增16.9万个就业岗位,这大致与12个月均值18.4万一致。
  • 失业率下滑至7.3%,尽管这是2008年12月来的最低水平,但同时劳动力参与率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滑(降至63.2%,为1978年8月来最低)。
  • 对于那些有工作的人来说,平均收入小幅上升。

二、8月报告中哪些指标被忽略了?

该报告突显了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例如:

长期失业人数多得惊人,达到430万人,占失业者的38%。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失业时间越长,之后就越难得到回报好的工作。

受教育程度所致的差距很大,并且在变得更大。大学学历者们的失业率下滑到3.5%(上月为3.8%);而在那些没有高中文凭的人中,失业率增加到了11.3%(上个月为11.0%)。

值得庆幸的是,年轻人失业率从23.7%下降到了22.7%。虽然这一数字仍然很高,但其下滑仍令人鼓舞。

三、8月报告是否会有助于减少国会的经济政策僵局?

不会。两党双方均已发表声明,这些声明非但是减少了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看法上的分歧,反而是强化了这种分歧。此外,国会目前正忙于叙利亚问题。议员们还必须处理两个预算问题:如何避免政府关门,以及如何避免重复2011年的债务上限危机。

四、8月报告将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这份报告既不够好也不够坏,不足以改变我们对美联储9月18日宣布如下声明的预期:(i)小幅削减购债规模;(ii)减少购买美国国债,而不是MBS;(iii)再次告诉市场,如果经济显著恶化,美联储已准备好改变政策;(iv) 维持零利率政策;(v) 重申、甚至可能强化其前瞻政策指引。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奥巴马政府最大隐患:尚未掌握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直接证据

华尔街见闻
 
Exotic travel ideas.

Searching for your next vacation destination? Subscribe to Off The Beaten Path, a newsletter featuring captivating locales to help you to plan your next trip.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政府最大隐患:尚未掌握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直接证据
Sep 9th 2013, 03:36, by lepoissonrouge

附件尺寸
s1.reutersmedia.net_.jpg0 个字节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奥巴马攻打叙利亚计划呼之欲出,然而美国情报局依旧在搜索叙利亚政府在大马士革使用化学武器的直接证据。

一些消息人士表示 :美国情报专家表示目前不能推断叙叙利亚领导核心是否知情,也无法确认阿萨德在攻击前后有否接到军方的消息。

美国当局认为阿萨德是化学袭击的主要负责人,而美国政府至今未能提供叙利亚政府21日袭击的军事指挥流程。但不管是阿萨德直接统领还是间接指挥,应该都是有据可循的。掌握直接证据能美国政府此次军事行动扫除舆论障碍。

2003年,美国政府曾经一意孤行认为萨达姆政府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被证明有误。

此次,奥巴马政府必须提供坚不可摧的证据:叙利亚政府是否使用沙林毒剂残杀了1400条人命。

如今,叙利亚政府有着俄罗斯的支持,他们谴责说是逊尼派起义军使用了毒气攻击,而俄罗斯强调美国政府并未掌握没有十足的证据,认为这场袭击可能是叙利亚反对派孤注一掷的行为-敦促美国方面尽快做出反击决定。

若美国政府能够提供有利的袭击证据,那奥巴马就好说服美国民众和国会持反对意见的议员

目前,叙利亚陷入内战已久,要潜入阿萨德政府是很棘手的事情。"收集外国领导集团的情报十分困难,当涉事人少,操作就很困难,无论人力、技术潜入,障碍都很大。"CIA前中东问题专家Paul Pillar分析说。

消息来自路透社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 首次跻身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 对美投资激增123.5%

华尔街见闻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 首次跻身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 对美投资激增123.5%
Sep 9th 2013, 03:05, by 张澄

附件尺寸
20130909invest.jpg0 个字节
文章分类: 
特别展示: 

中国2012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7.6%至87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首次成为世界三大投资国之一。

据中国商务部9日公布的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创下历史新高,投资存量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

2012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457个,实际交易金额434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之最。

另外,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激增,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对美国投资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5%

根据商务部《公报》,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投资流量逆势上扬,再创佳绩。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二是投资存量突破5000亿美元,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2%,英国的29.4%,德国的34.4%,法国的35.5%,日本的50.4%。

  三是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存量高度集中。截至2012年底,中国1.6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近2.2万家,分布在全球179个国家(地区),覆盖率 达76.8%;其中亚洲地区的境外企业覆盖率高达95.7%,欧洲为85.7%,非洲为85%。2012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高度集中,前20位的 国家地区存量累计达到4750.93亿美元,占总量的89.3%。

  四是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投资相对集中。2012 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存量超过100亿美元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 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上述七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4913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92.4%。

  五是并购领域广,交易金额大。2012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457个,实际交易金额434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之最。其中,直接投资276亿美元,占63.6%,境外融资158亿美元,占36.4%。

  六是对美投资快速增长,流向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的投资大幅下降。2012年,中国对美国投资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5%,美国成为继中国香港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的投资共计30.67亿美元,较上年的111.45亿美元下降72.5%。 

  七是境外企业对东道国税收就业贡献明显,对外投资双赢效果显著。2012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221.6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达149.3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70.9万人,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有8.9万人。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华尔街见闻: 美国投资者大举押注欧洲股市 规模创36年新高

华尔街见闻
 
Learning HTML & CSS shouldn't be difficult.

Master Trainer, Mark Lassoff, will teach you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create a creative and professional web site in 4 hours.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投资者大举押注欧洲股市 规模创36年新高
Sep 9th 2013, 02:39, by 张澄

附件尺寸
20130909euro.jpeg0 个字节
文章分类: 

美国投资者大举押注欧洲经济复苏,对欧洲股市的投资创下1977年以来最高水平,这显示美国投资者对欧元区成功摆脱主权债务危机非常有信心。

据高盛欧洲策略团队统计,2013年上半年,美国的养老基金和大型财团向欧洲股票投资650亿美元,创下36年以来最高水平。

经济复苏的初步迹象和商业信心的增加,是重建美国投资者对欧洲信心的根源,市场对于欧洲股市能够在下半年随着公司利润的增长进一步上涨的希望加强了。

高盛资产管理国际股票首席投资官Eddie Perkins表示:

"经济方面的进展让欧洲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赌注。我们预计欧洲股市将会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保持增长。"

汇丰股票策略师Robert Parkes表示:

"我们惊奇地看到(欧洲)的企业利润处于上行趋势中,这将为股市上涨提供助力。"

汇丰还认为,欧洲股票相比于长期平均水平来讲,仍然被低估了15%左右。去年7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诺将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以来,欧洲股市一直在上涨,自2012年6月4日以来,涨幅已经达到27%。

然而,欧洲股市仍面临着实质性的风险。美国攻打叙利亚的可能性、新兴市场波动性加剧以及欧元区危机重燃的风险都会制止欧洲股市进一步上涨。

尽管有这些风险存在,欧洲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事实仍然鼓励着更过的美国基金对其投资。汇丰银行统计的周期性调整价格收益乘数目前是11.4倍,相比于历史平均水平14.8倍还低很多。

高盛和汇丰所青睐的版块是金融、电信和公共事业,因这些板块在过去几年中都因为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而受压。

Robert Parkes说,"当然现在也仍然有许多悲观者,但是廉价让这些股票看上去很有吸引力。风险不足以抵消积极因素,我认为欧洲股票肯定还会进一步上涨。"

文章来源: 
内部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