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华尔街见闻App,获得全球财经市场每一个转折点的"警报" (如链接不可点击,前往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尔街见闻」)
不从硅谷的角度看,科技企业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并购常常会令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例如Facebook以160亿美元收购了并不怎么赚钱的WhatsApp,又用2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做虚拟现实设备的创业公司Oculus VR,而这家公司的产品尚未在公开市场上销售。这样的并购,即使是华尔街投行的大佬们也会感动头晕目炫的。
Facebook公司董事、战绩显赫的风投大佬Marc Andreessen认为,科技企业的并购另有一套规则。
Andreessen上周四在twitter中构建了一个科技公司估值的框架,核心摘要如下:
- 科技公司并购的难题:在对科技公司进行并购时,如何决定该付多少钱?
- 科技公司的市值或者场外市场中的估值跟它在被兼并时的估值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 X公司对于Y公司的价值通常等于X可能为Y公司带来的影响(价值)。因此在给X估值的时候,关键在Y而不是在X。
- 在实体产品行业,你经常会听到"配售率"这个词,即卖出一件产品可以拉动多少互补产品的销售。X的产品进入到Y以后,卖出一件X产品,可以拉动多少Y产品的销售。
- 假设,Y公司每年出售服务器的收入为200亿美元。Y收购了一家年收入为1亿美元的存储公司X。X产品拉动Y公司20%的服务器销售。
- 那么收购X带来的收入就是200*20%=40亿美元了,这与X自身的收入无关。
- 因此基于X给Y带来的销售增值,Y最多可以支付X远高于其自身价值的40亿美元。
- 当然,要使这笔收购划算的话,就必须实现20%的配售率。历史经验表明,这一目标通常能够实现,因此这样的收购就不失为一笔划算的交易。
- 除了配售率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例如,Y公司认为自己比X公司更懂得如何发挥X的更大价值等。
- 花大手笔收购小公司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不理性的,但是在收购之前,绝大多数收购方都已经制定好精密计划了的。
- 外人几乎看不出这一层内在逻辑,所以很多人对类似的收购表示困惑和不安。
- 但是我们并不建议新创业的科技公司应用这种估值逻辑,一开始就希望走一条将来被大公司收购的道路。
- 我们只投资那些有独立经营计划和业务前途光明而长远的创业公司。
- 而且,创业公司拥有长远独立运营计划对潜在的买家更有吸引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