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华尔街见闻: 利率飙升,中国债券市场面临质变?

华尔街见闻
 
Start taking a college level music theory class today.

This beginner class is now accessible to aspiring musicians of all ages. Learn all of the basic concepts in an easy to follow manner.
From our sponsors
利率飙升,中国债券市场面临质变?
Nov 10th 2013, 02:58, by xiaopi

中国的债券市场近期一片风声鹤唳,前两大发债人财政部和国开行的发展成本都在逼近历史新高。央妈不再可以依靠,同业业务竞争倒逼,债券市场或许面临结构性的变化。路透认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银行"不断扩张资产、不断补充资本金"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银行资产配置的盈利要求会更高。

本周1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4.30%,逼近2008年时期4.60%的高点,脱离基本面和CPI表现的走势。中国国债发行收益率抬升意味着财政部融资成本更高,而目前中国的国债余额已高逾8.2万亿元。去年,财政部为政府债务支付利息达2,734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开行发债成本的飙升,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平台融资提供商,本周二国开行五个期限金融债招标发行,一年、五年和七年期金融债收益率创历史新高,而10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还达到5.34%的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进一步看,中央国债公司给出的国开债平均到期收益率本周四升至5.36%的历史高位。与财政部家大业大不同,发债成本的走高给国开行带来巨大挑战,路透称如果当前情势长期延续,国开行边际净息差将会大幅收窄,甚至不排除出现负数的入不敷出可能。路透计算称,以去年生息资产收益率简单计算的目前边际净息差已降至仅28个基点(bp)。

中国前两大债券发行人尚且如此,那剩下的大量企业情况就更糟了。本周四中央国债公司信用债平均到期收益率已升至6.0266%逾两年高位,已高出9月份5.9%的工业企业利润率12个bp。对非金融企业而言,贷款才是其融资的主要渠道,而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7.05%,更较工业企业利润率高出115个bp,存在严重倒挂。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报道,刚刚公布的10月PPI同比降1.5%,连续20个月下降,且降幅较9月有所扩大。这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压力,9月数据显示企业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61.1%的新高。

利率走高有很多原因,政策面方面,央行不断释放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信号,10月份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就曾让银行间市场利率创出钱荒以来新高。而需求方面,如平安证券石磊所言,"有了同业投资科目创新后,债券和信贷和信托受益权,在风险和资本调整后的收益率必须达到可比水平",路透也称,在银行的盈利要求倒逼之下,同业业务不仅挤出了债券和票据,三季度还挤出了部分房贷业务。

利率之所以能够迅速走高,也许需求端的需求旺盛有关,而这主要来自于非贸易部门。中国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既有融资需求,又愿意承担高利率,金融部门势必会通过各种途径为之融资,即使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出台同业业务新规,限制金融机构理财、同业及表外等业务发展,金融机构也会继续创新,变通其他渠道来承接相关业务。

路透的报道认为,除去利率市场化,流动性,银行资产配置,央行货币政策态度转变等因素外,银行资产扩张及实体经济杠杆濒临临界点或许是绕不开的原因。

路透援引以下数据: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分别为52万亿元人民币和134万亿人民币,银行业的资产是GDP的2.6倍。

而过去10年,GDP和银行资产的平均增速分别在10%和17%的水平,未来若继续以这种增速增长,10年后银行业的资产总额将为GDP的4.8倍。

银行业的资产增速显然过快且不具持续性,这还没有考虑GDP的降速问题,若GDP未来以6%的中速增长测算,这种倍数将达到近8倍。

尽管面对信贷规模管制,银行仍会不断创新出银行理财,银信合作及同业业务等资产扩张工具,但大趋势是银行业这种"资产扩张,随后不断补充资本金"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降速是大势所趋。事实上,2012年下半年来,银行业资产同比增速下台阶状态明显。

资产降速、盈利能力又要保持,这就要求资产配置的收益率提高,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对包括债券在内的各类资产收益率的要求。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