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国短期利率几度飙涨,先有6月7日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高涨231.2个基点,为近两年来最大涨幅。
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当时尚未表现出平息流动性紧张形势的动向。
时隔约两周的当月20日,在前一日激增168基点基础上,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再度飙升375基点至12%的历史新高。外媒称当日隔夜回购利率盘中升至25%,刷新最高纪录。
经历6月"钱荒"之后,10月19-3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波澜再起,这次银行间利率猛涨约220基点,一度创6月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企稳,CPI同比增长破3,创7个月新高。一些投资者因此预计中国央行可能收紧货币政策,更加担忧。
但中国央行仍在观望,按兵不动。为什么这次不出手?
美银美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指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央行认为这样做可能严肃纪律,二是中国央行衡量流动性需求的能力有限。
具体来说,陆挺预计中国央行有如下考量:
1、中国央行自认为并没有肩负让银行间市场利率十分稳定的全部责任,甚至还认为,少许波动性可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严肃纪律的作用。
2、中国央行预测流动性供需的能力有限。
3、中国央行可能对10月17日暂停逆回购时市场的情绪过于敏感。
4、中国央行或许不愿立即注入流动性制止银行间利率骤升,因为增加流动性意味着央行要力保Shibor稳定,而且说明央行预测不准。
这样看来,中国央行显然需要更明确银行间关键利率的角色,需要提高与市场沟通的能力,以此缓解市场担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