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星期二

华尔街见闻: 经济超预期下滑 财政政策有望加码

华尔街见闻
 
Teach your child to read.

Save 20% now with Hooked on Phonics! Enter 'SAVE20' at checkout.
From our sponsors
经济超预期下滑 财政政策有望加码
Apr 1st 2014, 01:13, by tree

中国经济开年不济,一系列经济数据超预期下滑,这或将引发政策调控力度加大。

《中国证券报》今日报道,在从二季度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中,财政政策可能将先行,在财政资金投放节奏、重点、规模等方面,微调力度有望加大

其提到,既要保证经济增长不跌破底线,又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经济结构,财政政策应为主力。

财政政策有望加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中国证券报》引业内人士认为,从规模上看,下一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有较大微调空间。

一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1至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249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96亿元,增长11.1%。财政收支顺差累计7855.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34.82亿元。从1-2月财政收支现状而言,财政政策微调的"弹药"仍充足

另一方面,1-2月,财政政策并不"积极",财政支出力度偏弱。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衡量财政支出力度看,1-2月该数值为0.685,明显低于2009-201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年份的均值水平。1-2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6%。1-2月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同比增长4.8%,地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6.2%,同2013年底相比有所下降。从单月支出增长看,2月财政支出增速下滑至-10.65%,是2013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从财政支出分项数据看,财政支出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教育等与民生相关行业。考虑到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当前财政支出力度偏弱,为年内实施各项稳增长政策预留空间。

若政策微调力度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向会如何倾斜呢?《中国证券报》还提到:

财政政策微调首先要加大财政对消费和投资刺激力度,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可进一步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以此实现短期保增长和长期调结构双重目标。

其次,平滑财政支出节奏有望成为财政政策微调的一部分。从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支出进度均呈"前低后高"走势,一季度各月支出进度较慢,二三季度逐步回升,四季度进一步加快。去年这一特点尤为显著。去年12月,当月财政支出投入超过2.5万亿元。通常四季度投入的财政支出对当年经济驱动作用不大。平滑财政支出加大前三季度财政投入十分必要。

平滑财政支出有助于平稳市场流动性。2013年市场流动性波动较大,财政支出变动是原因之一。前11个月,财政存款达4.47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大量财政资金沉淀在央行,对金融市场影响相当于两次存款准备金调整,是年底"钱紧"和利率飙升原因之一。今年,财政政策微调应在财政支出节奏上,尽量做到月度平衡,合理编制支出预算,使全年市场利率不至于大幅波动。财政部应与央行加强协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会充分考虑财政存款变动。

货币政策或"按兵不动"

在财政政策可能微调的同时,此前传言的"降低准备金率"一事或不会出台。昨日,华尔街见闻网站提到,在市场预期中国很快出台新刺激政策背景下,中国央行通过旗下媒体暗示不会大规模放松货币。

至于为什么不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中国央行旗下刊物《金融时报》写道:

一方面,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将会使市场误判为货币政策开始松动的信号,这不仅不符合"流动性闸门的调控和引导"目标,也不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的政策取向。 

另一方面,与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货币当局目前看来更倾向于"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从今年1月20日央行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由当地央行分支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到3月21日,央行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央行一直高度重视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的结合,通过调控与改革双结合,使流动性得到更精准投放,使货币政策操作手段更丰富,使宏观调控效果更显著,使货币金融环境更稳定。 

目前,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还在上升,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继续"降准",将会延缓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进程,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此,有必要继续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而要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就必须更多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组合,加强预期引导,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除非美国缩减购债规模,QE过快退出,引发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变化,进而使微观经济体资金链紧绷,系统性风险加大,中国经济存在失速风险,否则,货币政策操作仍将会继续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