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消息源称,今年以来中国进口商至少拖欠50万吨大豆货款约3亿美元,规模创十年新高。如华尔街见闻网站文章以前提到的铜融资套利那样,有些大豆进口企业过去靠较低的信用证项下银行贷款利率套利,现在他们已无法得到银行开具的信用证。
上述消息传出后,CNBC采访的分析师认为,违约可能让人更担忧中国内地的债务问题,但这类大宗商品违约并非罕见,何况中国大豆供过于求的问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真正让人担忧的是融资比重更高、价值更大的硬大宗商品,如铜、铁矿石。
麦格理高级证券投资经理Sam Le Cornu称:
以前在煤炭业就目睹过这类违约,如果潜在价格波动,任何一种大宗商品都可能发生。商品的价格很难准确预测。
Le Cornu认为,涉及到任何不受监管的中国银行业融资,比如信用产品或是信用证,
"要谨慎接触",这类贷款与"受监管的信贷之间的利差应该很可观"。
中国基准定期存款利率约为3%,即银行支付储户的利率约3%,那么银行就要以更高的利率房贷才能获得收益。而信用证项下贷款利率仅有2%,这意味着这类利率可能定价不当。
上月初,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该司发行的"11超日债"无法足额付息。超日债打破"刚兑"第一单粉碎了中国债务有国家托底的预期,融资铜的风险大幅增加。
上月中旬,宁波房地产公司兴润置业因经营不善和和高利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负债高达35亿元,成为房地产违约第一单。
随着房地产增长出现疲态,今年年初开始,国内金融机构开始逐步收紧对地产企业的贷款。兴业银行停办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该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2月下旬还发表看空预测,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已是盛世危途"。
华尔街见闻网站文章本月曾援引中证报报道预计,4月年报密集披露后,预计中上游行业将成为新一波评级下调的重灾区,公司债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公募债券年末违约的可能性较大。
华尔街分析师也对不透明的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感到担忧,尤其是涉及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时。美银认为,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是集合信托产品到期的高峰。
除了信贷方面的担忧,中国的大豆贸易的问题已经持续几年。
马来西亚第二大银行联昌国际银行(CIMB)分析师Ivy Ng指出,过去两年大豆经销商因为供过于求的形势难以为继,现在多位卖家争抢一个客户,盈利空间缩小。
印度尼西亚投行大华继显(UOB)的大宗商品高级分析师Helen Lau称:"豆油价格一直在跌,根本没有理由再买入。"
除了产能过剩、供需失衡,近来大豆和动物饲料用菜籽粕的需求还受到禽流感影响。全球60%的出口大豆都销往中国,中国进口商违约也可能对大豆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目前违约可能仅限于油菜籽,但有人担心可能蔓延到其他大宗商品。
不过,Lau认为不会立即产生风险,因为交易商的信用证还能够展期。她说:
我们担心的是(矿物等)"硬"大宗商品违约。
她举了铁矿石、铜或者大豆为例。说约有40%的进口铁矿石是信用证方式购买的,其余60%为现金支付。而进口铜就大部分是信用证支付。
路透今年3月的报道提到,中国60-80%的进口铜被国内企业用做抵押,为其他项目融资。
以下图表来自高盛今年3月报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