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10日凌晨结束的日内瓦伊核问题六方会谈未能达成外界期待已久的临时协议,但西方和伊朗的关系逐渐出现回暖迹象,伊朗也已显著放缓核设施建设。
双方将于12月继续进行下一轮对话。这场谈判的难点究竟何在?哪些因素左右着谈判的进程?金融时报撰文分析了伊朗谈判背后的四大背景因素:
1、从地缘政治影响上看,伊朗继续发展核武将引发中东军备竞赛。金融时报提到:
"德黑兰一旦获得核武器,不仅危及到中东,而且会危及到国际安全。这极有可能一场核军备竞赛,沙特、土耳其、埃及等国将卷入其中。核不扩散协议将被打破。未来在发生地区性冲突,以色列很可能会先发制人使用核武器,整个中东地区将陷入冷战的阴云下。"
2、从研究进度上看,伊朗距最终研发出核武器尚有一段距离,国际社会还有时间制止。
"伊朗目前已经掌握了核燃料循环技术,这距最终造出核武器还有多远?各方机构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以色列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而欧盟机构则相对轻松,认为德黑兰距最终造出武器还有至少两年时间。西方外交人士普遍认为,哈梅内伊尚未越过决定性的一步。国际社会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阻止其研发出核武器。"
3、从干预效果上来看,轰炸和制裁只能延长伊朗的研发时间,但彻底终止该进程仍需通过和平的方式循循善诱:
"内塔尼亚胡善用的轰炸和美国长期以来的制裁并不能真正让国际社会感到放心,这些只能一定程度上延长……轰炸非但无法炸掉知识和技术,而且会加强伊朗获得核武的决心。德黑兰当局会认为,只有像北朝鲜那样获得核武时,他们才可能安全……国际社会最大的希望在于,作为对放松制裁的回报,伊朗做出判断,认为在越过关键的一步之前停下来会更加合适。换句话说,唯有伊朗在权衡之后觉得对其有利时,才会真正停止发展核武。"
4、从伊朗国内形势来看,新上台的鲁哈尼政府面对长期制裁下萧条的经济形势,有意愿与国际社会进行谈判。
"并不是说新总统鲁哈尼没有前任强硬,只是他更懂得权衡……基于这一点……伊朗和美国打破了30年的僵局,坐到了谈判桌前……开放政策,让伊朗重回国际大家庭。虽然没有人能保证这一策略能促使第二轮谈判时顺利达成协议,但是,借用英国一句老话,这是目前最优的选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