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披露数据显示,为支持基础设施项目,2013年中国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公司发债规模刷新最高纪录,令人担忧中国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
日经新闻报道,截至上周五,2013年中国地方政府利用下属投资公司发行债券及商业票据合计达到人民币9679亿元,约合1590亿美元,相当于企业债券市场总规模的20%以上,刷新了去年的记录9500亿元。
报道称,为限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中央已指示银行不得增加这类地方投资公司的贷款,但效果有限。这些投资公司可以选择发行高利息的债券,继续为房地产和其他投资提供融资。
报道以南京郊区一处计划明年完工的30栋高层公寓项目为例,称一家南京市政府独资的投资公司管理这个投入62亿元的项目,今年11月底还以6.57%的年利率发债募得6亿元。
报道指出,这些融资工具可以成功发债仅仅是因为很多市场参与者相信它们得到地方政府支持,而实际上中央禁止地方给予担保。
上海某债券投资基金的一位管理者称:
一旦这类公司陷入危机,地方政府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日本券商野村预计,这类充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公司账面债务合计19万亿元,相当于中国37%的GDP。
今年8月1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对包括上述投资公司负债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启动全面审计,但审计结果至今尚未公布。
本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确明年工作任务时首次提出,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分析人士认为,中央的表态已经透露出地方政府债务的严峻性,地方债审计结果应该已经统计出来,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发布。
本月14日,中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表示,地方债务迟迟不公布很可能是由于审计结果超出中央预期,
地方债可能超过20万亿,接近2012年GDP的50%。
今年以来,各方研究机构、学者纷纷发布对地方债务的测算,大致是在16万亿至20万亿之间。
路透也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地方债务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说明地方政府债务形势严峻。
2009年至2011年,中国地方政府发债额均为2000亿元,2012年增加到2500亿元,2013年为3500亿元。
中证报今年8月报道,主要研究机构估算,2012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大致在12万亿元至16万亿元之间,均明显高于审计署之前公布的2010年底10.7万亿元的水平。
据此估算,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与GDP之比约在23%-29%之间,估计2013年仍维持在此水平,再加上中央政府的未清偿国债余额以及中央政府担保的债券,中国政府部门债务规模约在30-35万亿元左右,与GDP之比约在60%-70%之间。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仅从总量而言,政府部门目前这样的负债水平,还远未到不可持续的地步。目前平台贷款的整体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但是也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监管,防范可能的风险积累。
地方政府债务在短期内的过快膨胀,意味着特定时点上的债务偿付压力会较大。考虑到银行业目前的超额备付水平,以及高达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只要政策应对得当,应不会有太大威胁。
平台贷款质量恶化可能给银行带来的信贷损失,不过目前更多只是一些人的担心,并没有数据上的支持。对一些不甚透明的"影子银行"所涉及的贷款,其实际信用风险状况还需进一步观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