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正值欧债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欧元区领导人终于在欧债危机的根源上取得了共识,在当时的欧盟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做出让步,同意在2012年年末前建立"银行联盟"来打破"主权债务和问题银行间的恶性反馈",并同意在银行联盟建立以后让欧元区救助基金ESM直接注资问题银行。
所谓"主权债务和问题银行间的恶性反馈",也就是欧元区边缘国家高企的主权债务和资本不足的问题银行之间相互的负面影响,财政没钱救助银行,银行为了自救不断收缩资产负债表,拉升了市场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恶化了主权债务问题。
现在一年半时间已经过去了,不但银行联盟的最终方案仍没敲定,而且银行联盟的核心,建立单一监管体系的计划在德国的压力下不断被削弱,同时也在德国的压力下,ESM基金直接注资银行的计划也大幅"缩水"——不但可动用的资金规模有点"杯水车薪",而且必须是在本国财政无力支持救助银行才可动用。很难说,这样的"银行联盟"预期已经成功打破了"主权债务和问题银行间的恶性反馈",然而,"奇迹般的"事实是,欧债危机最危急的时候已经过去,边缘国家主权融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爱尔兰五年期国债收益率甚至跌至英美国债以下。
如果问谁是欧债危机的"救世主",大部分人肯定回答是欧洲央行央行行长德拉吉,从通过2次LTRO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上万亿欧元流动性,到"不惜一切捍卫欧元"的誓言(同时公布了OMT购债计划),货币政策才是欧洲危机的"gamechanger"。然而,这些货币政策可能正以一种与建立银行联盟方向完全相反的方式,"暂时"挽救了欧元。
前欧洲央行研究员LUCREZIA REICHLIN和伦敦经济学院教授LUIS GARICANO最近在Project Syndicate发表博文指出:
虽然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市场已经稳定,但国内银行持有本国主权债券的比重过去几个月明显上升了,在部分国家甚至占了新净发行债务的超过一半。
(下图显示了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荷兰、法国国内银行分别在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6月持有的本国债券债务比重)
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主权债务已经占了银行业总资产的约10%。
(右边从上到下代表的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德国、荷兰和法国)
可以说,德拉吉的誓言从侧面担保了欧元区主权债务,进而促使了边缘国家银行增加购买,通过加剧"主权债务和问题银行间的恶性反馈"来缓解欧债危机。毫无疑问,这应该只是个"权宜之计":
风险在于,任何一个脆弱且负债累累的国家的主权债务市场面对意料之外的冲击将会严重损害其银行的偿付能力,比如说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公投或葡萄牙和希腊救助条款的重新谈判,结果可能是比之前几轮更严重的恶性反馈。此外,就算不发生危机,主权债务市场的国别分化也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
文章还指出,巴塞尔III仍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中无区别地给予所有OECD国家主权债务零风险权重,以及欧洲央行贴现窗口无视各国主权债务的不同信用评级给予差别不大的抵押品"折让率"也加剧了国内银行增持本国主权债务的冲动。
虽然文章呼吁欧盟当局采取措施鼓励银行分散所持有主权债务的风险,包括设定持仓量限制,加入风险权重,甚至创造类似欧元债务的"欧洲安全债券",但鉴于任何举动都存在打破当前欧元区金融市场稳定或得罪德国人的风险,欧盟短期内很可能什么都不会做,尽管这样会加剧未来危机的严重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