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期的主权债务收益率与相同期限的利率掉期的利差一直被视作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压力的主要指标,本月19日,该利差扩大至121个基点,创下自2007年以来最高。21日,将上海银行间3月期同业拆借利率锁定在为1年期的成本比同样期限的回购协议高出94个基点(由于回购协议有政府债券作抵押,所以市场认为回购协议更加安全)。
据彭博报道,投资界大佬索罗斯和比尔·格罗斯认为,中国目前的情况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美国非常相似。野村证券则认为,中国在通过提高借贷成本从而实现去杠杆化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以免带来金融体系信心的崩溃的恶果。
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的策略师Patrick Perret-Green表示,中国目前的情况与2008金融危机之前的美国越来越相似,他说:"上海同业拆借利率与回购利率的利差就如同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隔夜指数化掉期的利差,而影子银行就像美国的次贷。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交易员一般通过监控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和隔夜指数化掉期的利差来推知放贷意愿。
2007年7月,次级抵押贷款导致贝尔斯登的两支对冲基金宣告破产,自此,银行开始囤积现金,推高了借贷成本,2008年10月,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和隔夜指数化掉期的利差飙升了364个基点。
相比于美国的次贷金融体系,包括信托公司和理财产品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似乎更加密切。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2月22日在悉尼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的信托兑付危机不能说明中国金融体系出现了大麻烦,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也在可控范围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