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中全会的改革方向,以及民众关心的问题,都在这次两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但法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矛盾——即7.5%的增长目标可能将成为改革的约束因素:
目标:几乎没有松动的空间
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长目标再次被设定在7.5%,与2013年一样。然而,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对外贸易的增长目标都下调了0.5个百分点,分别降至17.5%、9.5%和7.5%。对家庭消费的希望增加了,零售消费增长目标将维持在去年14.5%的水平,虽然去年只实现了13.1%的增长,令人大失所望。
此外,公布的政策立场并没有任何改变:谨慎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广义货币增长目标再次被设定在13%,同时财政赤字预计将从1.2万亿元扩大至1.35万亿元,然而占GDP的比重估计仍为2.1%,与2013年相同。
本届和上届政府还是有点区别的,李克强总理数次提到,增长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但并没有具体给出该区间的范围。他表示,该区间的上限是取决于通胀,下限取决于失业。政府的目标是保持失业率在4.6%以下,而最新的数据为4.1%。鉴于这个原因,7.5%的增长目标看起来是绰绰有余的。此外,发改委的工作报告首次指出,增长目标上下是有一些灵动性的。看起来,政策制定者仍然试图给自己留一些空间。
改革红利还是拖累?
我们认为,鉴于改革的承诺,中国政府今年真的需要更多的灵活性。我们认同,去年11月三中全会上所有结构性改革承诺都是有利于通过维持生产效率增长的潜力和降低尾部风险,来保证中国长期繁荣发展的。然而,李克强总理提到改革红利是2014年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这可能不会这么快出现。
回顾2014年的改革清单,我们幸喜看到一系列的实质性措施。...我们认为,去监管化和去垄断可能是能相对较快带来积极影响的改革措施,但当前还难以预期这能促进多大的经济增长。
工作报告的一部分专门阐述"中国向污染宣战",表示全国范围的雾霾是对就经济发展模式亮的"红灯"。...(但)这些(对抗污染的)措施没有一项是促进增长的。
此外,政策制定者并没有忘记政府债务问题。关于中央计划怎么化解这些风险,这里有更多的细节。中央的想法是,增加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但控制地方融资融资平台的信贷增长。当前,未偿付的地方债规模不到8000亿元,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欠下银行、债券投资者和影子银行系统的债务高达10万亿元。中央政府计划今天替地方政府发行500亿元的地方债,比2013年的水平多了500亿元。如果GDP的降速大于预期,这部分资金远不足以保证基建投资增长的加速。
首例债权违约
我们认为,如果不对增长目标做出妥协,完成李克强总理报告中的每项任务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换句话说,为了达到增长目标,债务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加和/或改革进程可能会受影响。这是因为以下两个因素令2014年的起点比2013年更具困难:
第一,房地产市场很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而不是象去年一样促进增长。2013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这支持了下半年建筑和房地产投资的复苏。但现在已经有迹象显示,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如果政府坚持要达到增长目标,其可能不得不再次依赖基建投资和地方政府借贷。
第二,在经历又一年的信贷高速增长以后,金融风险已经大增。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在2014年出现违约。就在全国人大会议举行的前一天晚上,一家太阳能面板制造企业告知其债券投资者,其无法如期在3月7日支付10亿元借款上的9000万利息。接着发生的很可能是信托产品的违约。虽然我们不认为这将导致中国出现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但信贷和投资增长下滑看起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投资者开始认识到风险定价的概念。
法兴认为,保留7.5%增长目标的一个原因是维持市场的信心,但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及就业问题,包括增长区间的下限取决于失业,政府的目标是保持失业率在4.6%以下(最新的数据为4.1%),预期失业率会大涨超过0.5个百分点,似乎中央政府已经预料到今年的就业情况会格外严峻(与沿海地区的用工荒似乎有点矛盾)。这可能是因为中央今年将痛下决心实质性地打击过剩产能,过剩的落后产能不仅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市场机制正常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而且产能过剩产业已经成为了金融风险的高发区。在改革之路上,这是必须解决,甚至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然而,过去因为产能问题涉及就业和地方政府政绩问题,过去推进一直缓慢,而现在可能正是改革的切入口,但淘汰产能所带来失业问题毕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7.5%增长目标的背后,可能更多是为了保就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