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日星期五

华尔街见闻: 新华社文章重申央行刚兑警示 万亿信托到期被点名

华尔街见闻
 
Build an Online Store

Over 80,000 ecommerce brands trust Shopify. Get started with a 14 day free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新华社文章重申央行刚兑警示 万亿信托到期被点名
May 2nd 2014, 12:28, by 若离

中国央行在4月29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 提出,刚性兑付增加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并引发道德风险,应予以有序打破。新华社经济分析师王鹤今日的文章重提这一警示,列举数据警告今年近万亿元到期信托的风险。

该文章开篇即写道:"信托违约事件正在真实上演。"文章援引中信证券研究数据,预计2014年将有7966只集合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共计达9071亿元;考虑到结合利息支付等因素,今年仅集合信托需兑付的本息将近1万亿元。

除了央行报告警示,文章也提到银监会近日下发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该文件首次鲜明地提出按照"一项目一对策"和市场化处置原则进行风险处置,重点强调了"卖者有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意识和第三方销售问题。这被认为是为信托公司防范营销风险、缓解刚性兑付压力的重要举措。

吉林信托总规模10亿元的"松花江77号"产品已连续六期逾期未兑付,解决方案至今未出。文章预计,类似这样的违约事件今年可能还将上演。同样来自中信证券的的数据显示,今年仅集合信托需兑付的本息将近1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类信托占比最高,分别达27.34%和24.82%,到期规模预计分别为2479亿元和2251亿元。

因违约风险上升,新增信托资金开始下滑。用益信托工作室数据显示,今年1-4月,集合信托融资规模2546亿元,同比下滑近20%,房地产信托近期则出现更为惨烈的下滑。

文章援引专家观点称,受新的信托资金流入减少影响,那些原本期待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的产品风险可能暴露。

以下图表来自《证券市场周刊》。

刚性兑付, 信托产品, 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

刚性兑付, 信托产品, 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

新华社文章全文如下:

新华网上海5月2日电(记者王鹤)信托违约事件正在真实上演,吉林信托总规模10亿元的"松花江77号"产品已连续六期逾期未兑付,解决方案至今未出。今年,信托违约事件可能将不断发生。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14年将有7966只集合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共计达9071亿元;考虑到结合利息支付等因素,今年仅集合信托需兑付的本息将近1万亿元。

  央行近日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警示了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弊端:增加金融体系风险和引发道德风险,并称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带来诸多问题

  近年来,信托、理财业务加速发展,刚性兑付现象日益凸显,扭曲市场纪律,干扰资源配置方式,带来诸多问题。

  央行报告指出,其一,刚性兑付增加了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长期以来的刚性兑付导致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不匹配,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资金加速流向高收益的理财和非标准化债权产品,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保险行业的资金被挤出。市场无风险利率上升,同时造成蓝筹股市盈率下降,债市股市低迷。

  其二,刚性兑付引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刚性兑付长期不破,使得一些理财投资者过于追求高收益,却不愿自担风险,如不能按照预期兑付,就去拥堵机构网点,要求机构偿付资金。而金融机构一旦存在第三方兜底的预期,也会忽视项目风险,优先选择收益高的项目,这类高收益产品往往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调控领域,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央行指出,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顺应基础资产风险的释放,让一些违约事件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自然发生"。

  银监会也在日前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首次鲜明地提出按照"一项目一对策"和市场化处置原则进行风险处置,重点强调了"卖者有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意识和第三方销售问题。这被认为是为信托公司防范营销风险、缓解刚性兑付压力的重要举措。

  行业兑付违约风险增加

  实际上,今年年初,刚性兑付已经开始松动,比如中诚信托投资山西振富集团的30亿元矿产信托产品,最终以第三方接盘形式完成本金兑付但收益低于预期告终。

  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的投资者就没有那么幸运,该产品去年年底开始陆续到期,而融资方山西联盛能源深陷巨额债务,重组方案难产,导致这个10亿元规模的信托产品逾期数月。有投资者去代销银行"讨说法""要兑付",可至今未果,信托公司和代销银行均无意用自有资金"接盘"。

  类似这样的违约事件今年可能还将上演。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仅集合信托需兑付的本息将近1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类信托占比最高,分别达27.34%和24.82%,到期规模预计分别为2479亿元和2251亿元。

  如果将银信合作等信托产品包含在内,根据野村控股的预计,到期高峰将出现在今年第三季度,届时将有1万亿元的信托产品到期,高于第一季度的6940亿元。

  平安信托在4月末发布的公司年报中指出,今年行业兑付压力加大,违约风险增加。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房地产等强周期行业面临的行业风险会逐渐增加,信托贷款违约事件未来仍可能不断发生。

  借新还旧难以为继

违约风险的上升,使得新增信托资金开始下滑。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集合信托融资规模2546亿元,同比下滑近20%,房地产信托近期则出现更为惨烈的下滑。

  4月第一周,房地产集合信托成立规模49.35亿元,占总规模的52.83%。第二周成立规模降至11.90亿元,占总规模的29.24%;第三周这一数字再次下滑至11.76亿元,占总规模的17.16%。而第四周成立规模仅9.20亿元,占总规模的8.03%。

  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员闵青华分析指出,规模下降的原因包括信托公司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有意控制房地产信托规模。

  信托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出手谨慎也是不容置疑的因素,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从发行信托产品到产品正式成立的时间已经有所延长,还有投资者干脆彻底退出信托理财。

  专家表示,信托产品违约有利于改善金融系统的风险定价,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发展。不过违约风险上升让投资者对购买信托产品心存顾虑,新的信托资金流入减少,那些原本期待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的产品风险可能会暴露。

相关文章: 
央行:打破刚性兑付 允许高风险产品违约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