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起来欧元区已经从欧债危机的深渊中走出来了,但经济学家对欧洲经济的担忧似乎仍然没有消退,因为通胀数据显示,欧洲经济正在迈入日本式"失去的十年"。然而欧洲面对的困难可能更严峻,因为正如金融大鳄索罗斯所强调的,欧元区本身可能无法从"失去的十年"中"全身而退":
欧洲正在面对的问题,除非出现更为重大的改变,不然将会导致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国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生存下去。日本就在尝试摆脱持续25年的经济增长停滞,而欧洲正在步入相同的境地。欧盟不是一个国家。欧盟是一个不完整的国家集团,其不可能经受住25年的经济停滞。
如下图所示,当前的欧洲和90年代的日本一样,都出现了通胀不断下滑的迹象。步入"失去的十年"的可能性,可能正是欧洲央行急于增加宽松的原因,特别是连货币政策立场一直都极为鹰派的德国央行官员都对QE敞开了大门。
(棕线代表了从1988年算起的日本通胀,蓝线代表了从2009年算起的欧元区通胀)
然而最近瑞银的报告指出,其实当前欧洲和90年代日本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左图代表日本,右图代表欧元区,蓝线代表投资,黑线代表GDP,红线代表私营部门消费,灰线代表政府支出)
不难看出,日本和欧元区都出现了类似的投资下滑,然而日本一直在通过强力的财政刺激计划填补私营部门需求的不足,这导致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日本的私营部门消费仍能继续实现增长,同期投资也在大幅反弹。相比之下,当前的欧元区正在实施极为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财政紧缩对经济的拖累预期短期内难以扭转。
看起来,日本通过强力的财政刺激令经济实施了更为强劲的短期反弹,但这种反弹明显不是建立在经济结构性调整基础上的,最明显的是,日本银行当时并没有及时清理坏账,而是留下了大批的僵尸企业,同时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和行业监管制度直到今天仍十分僵化。如果德国央行的观点是正确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只会令政府怠慢急需的结构性改革,那么经历过痛苦的欧债危机的欧元区,可能已经为健康的经济反弹留下了一丝生机。
(左图显示了日本M1和M2的变化,右图显示了欧元区M1和M3的变化)
瑞银指出另一个重要的差异是,至少直到90年代中期,日本的货币传导渠道才开始破裂。而在欧洲,货币传导渠道起码在2008年起就已经陷入困境了,这使得欧洲央行难以影响边缘国家的借贷利率,直到2012年中欧洲央行推出OMT购债计划,欧元区各国国债收益率才再一次开始收敛。
如果说日本内部的团结是日本能挺过"失去的十年"的关键优势,那么欧元区内部的意见分歧,也可能是欧元区能成功逃出"失去的十年"的最大优势,因为日本民族强调"和"的文化,掩盖了经济上很多结构性问题,扼杀了有益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令经济结构无法在激烈的利益碰撞中得到有效的调整。
(左图显示了日本的人口结构,右图显示了欧洲的人口结构)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从人口结构上来说,欧洲比日本存在更强的经济发展后劲,因为日本的人口老年化速度明显更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