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联储经济学家Silvio Contessi和研究助理Li Li对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体的通胀进行了研究后指出,虽然美国、欧洲、日本央行都经历了低通胀,但它们通胀结构和未来趋势却并不相同,欧元区面临的最大危险将是通胀下滑,美国和日本的通胀则可能会稳步或温和上升。
首先来看美国。2012年4月美国的整体CPI(含食品和能源)同比为2.29%,2013年10月降至0.92%,到了2014年4月又回升至1.96%。在对应时间段中,美联储关注的核心通胀PCE分别为1.98%,0.8%和1.62%。
欧洲也差不多,2013年4月的CPI同比为2.6%,2014年4月跌至0.7%。
而日本恰恰相反,其过去两年中的通胀在回升。2012年的平均通胀率为负,2014年4月达到了3.41%,为1990年代以来最高。
两位研究者选取三个经济体2014年4月的CPI进行详细拆分和对比。
(图表说明:1、下图显示了各个分项指标对于2014年4月整体通胀率的影响。2、在不同的分类下,通胀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项指标。空心圈是按照核心、食品和能源的三分法进行的分类;实心圈是按照更加详细的标准进行的分类。3、圆圈的大小表示其对整体通胀率中所占的权重或相对重要性。圆圈的中心为所在的坐标位置。4、纵轴Y代表该分项指标对于整体通胀率的贡献程度,比如美国房屋的通胀对2014年4月1.96%整体通胀率的贡献程度超过了50%。5、横轴X代表该指标与去年相比变化的百分比。比如,对于代表"食品和饮料"的圆圈来说,X轴的值等于该分项指标2014年4月的通胀率减去2013年4月的通胀率。如果2014年的食品和饮料通胀率比2013年有所降低,那么该圆圈的中心就处于左边的负半轴半边。)
美国:除了能源、交通和通讯的通胀水平提升较大,其他分项通胀指标均没有太大变化(下图)。
欧洲:能源、交通、住房等指标的通胀水平均有较大幅度下滑。
日本:各项通胀指标均大幅提升,食品、能源增幅最大。食品、住房对通胀贡献最大。
在此基础上,两位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虽然三个经济体的都经历了低于2%的通胀,但它们各自的原因却不同,而且未来的趋势却迥然不同。住房、食品、交通通讯是拉动美国和日本通胀走高的主要因素,而欧元区的住房、餐饮等对通胀贡献较大指标的通胀水平均在下滑。欧元区面临的最大危险将是通胀下滑,美国和日本的通胀则可能会稳步或温和上升。
其次,此前有多项研究均称,国际大环境通过食品和能源等非核心因素主导了各国的通胀。然而,上图却清晰地显示出,食品和能源价格在三个地区通胀的表现和影响却并不相同。美国和日本的能源通胀在上涨,而欧洲的却在下降。食品通胀在日本增长迅速,在美国保持稳定,但在欧洲却在下滑。这些差异告诉我们,如今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低通胀更多是因为它们国内的原因,而不是国际原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