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星期一

华尔街见闻: 影子业务101:银行是如何绕开信贷监管的

华尔街见闻
 
Book your hotel early for a discount!

You can reap the rewards with great discounts at participating Pullman, M Gallery, Grand Mercure, Novotel, Mercure, ibis and Formule 1 hotels.
From our sponsors
影子业务101:银行是如何绕开信贷监管的
Nov 11th 2013, 03:45, by shuzi

近年来,伴随着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家银行同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银行资产扩张过快,导致资本需要不断补充,而这种方式是非可持续性的。二是信贷规模受到管制,这对于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中国各家银行,利润无疑受到了限制。为保持盈利水平,各家银行不乏野心和斗志,不断创新出理财产品、银信合作及同业业务等资产扩张工具,解决资本消耗过快和信贷额度受限这两大难题。但应注意的是,这些创新大多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存贷款业务范围之外,有些业务甚至属于监管的"盲点",这无疑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隐患。国信证券发布了题为《变相信贷绕监管的主要模式》的文章,列举了几种主要模式。

1. 表内信贷资产表外化

该模式变相地增加了实际贷款规模,同时不占用贷款额度,也即提升了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得以提升。主要通过银信合作、委托贷款等方式操作。演变过程为:

(1) 银信合作井喷式发展。

(2) 大量的银信合作脱离了监管视线,2009年末起,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银行不得使用募集的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该类监管较易规避,方法是引入其它银行或者公司,见下文详细图解。

另一类是,控制融资类银信合作的比例,相关合作要纳入资产负债表。该类监管较难规避。

(3) 采取委托贷款的方式。此过程中,银行不与信托公司合作,可规避监管。

2. 信贷资产伪装为非信贷资产

将信贷业务伪装为同业业务及投资业务。

(1) 同业代付:即代理同业委托付款业务,包括信用证结算项下、保理项下以及银行承兑汇票项下的同业代付。关注银行报表中,表外项目的"代付业务"子项。

(2) 关注银行报表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票据"、"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信托及其他受益权"。

(3) 通过投资业务伪装。关注银行报表中"应收款项类投资"一栏,其中,投资的信托计划、理财产品、资产管理计划等应特别留意。

 

下面我们来展开分析。

一、表内信贷资产表外化(银信合作,委托贷款)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管我们下文列举了多么复杂的模式,市场参与者都是较为固定的,包括:企业、投资者、信托公司、银行。参与者在模式中的基本职能如下:

(1) 企业/企业A:融资方,将钱借入

(2) 投资者:融出方,将钱借出

(3) 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发行信托产品

(4) 银行/银行B:发行理财产品,向投资者募集理财资金,供全过程使用

(5) 投资者只与银行沟通,投资者不与企业直接沟通

(6) 银行A,企业B等(见下文),是避开监管所设立的中间环节,是过桥银行、过桥企业。

不论一个模式多么复杂,始终是:投资者将钱借给企业/企业A,中间环节的各机构赚取利差。最基本的模式有两种:模式1中的信托公司去做贷款,然后卖给银行;模式2中的银行去做贷款,卖给信托公司。

为何会有其余那么多复杂的模式呢?原因是,银信合作井喷式发展后,这种变相的信贷业务脱离了监管视线。2009年末起,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银行不得使用募集的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该类监管较易规避,方法是引入其它银行或者公司,如下面模式3,4,5。另一类文件是,要求控制融资类银信合作的比例,相关合作要纳入资产负债表。该类监管较难规避,唯有寻求新的方法,环节中不涉及信托公司,而委托贷款就是解决方式之一。

模式1. 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

银行募集到钱后,购买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钱转移至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将钱转移给企业。总结(见图1):信托公司去做贷款,然后卖给银行。

模式2.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

(1) 银行 ~ 企业:为最基本的银行贷款业务,但此时,占用了银行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科目),银行的资金周转率低。

(2) 银行 ~ 信托:银行将"贷款"转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打包"贷款"(可包含多笔贷款),形成信托产品。银行的表内资产(贷款)出表。

(3) 银行 ~ 投资者:银行募集到钱后,购买步骤(2)里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

总结(见图2):银行去做贷款,卖给信托公司。

模式3. 引入另一家银行

(1) 银行A ~ 企业:为最基本的银行贷款业务,但此时,占用了银行A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科目),银行A的资金周转率低。

(2) 银行A ~ 信托:银行A将"贷款"转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打包"贷款"(可包含多笔贷款),形成信托产品。银行A的表内资产(贷款)出表。

(3) 银行B ~ 投资者:银行B募集钱。

(4) 银行B ~ 信托:银行B募集到钱后,购买步骤(2)里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

总结(见图3,对比模式2):银行去做贷款,卖给信托公司。接下来谁购买信托?答:另一家银行募集的理财资金。

模式4. 引入另一家企业(信托受益权)

(1) 企业B ~ 信托:企业B提供资金给信托公司,企业B获得信托受益权。

(2) 企业A ~ 信托:传统模式,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将资金给企业A。该资金来源于(1)的企业B。

(3) 银行 ~ 投资者: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钱。

(4) 银行 ~ 企业B:用(3)募集的钱购买企业B的信托受益权。银行从中赚取差价。

总结(见图4,对比模式1):信托公司去做贷款,但不直接卖给银行,多一道企业B,再转卖给银行。

模式5. 财产权信托受益权

(1) 企业 ~ 信托: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此步骤中不涉及钱的转移。

(2) 银行 ~ 投资者: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钱。

(3) 银行 ~ 企业:银行用(2)募集的钱给企业,获得的是企业的信托受益权。企业通过信托帐户支付利息,银行支付利息给投资者,该过程类似银行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却通过产品"信托受益权",使原始的"贷款"出表。

总结(见图5):引入信托公司,原有"贷款"变成了"信托受益权"。

模式6. 委托贷款

本过程不涉及信托公司。

委托贷款的含义:企业B委托银行,将资金贷款给企业A。银行的作用为: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委托贷款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其收入纳入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范围。

(1) 企业B ~ 银行 ~ 企业A:企业B委托银行,将资金给企业A。

(2) 银行 ~ 投资者: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钱。

(3) 银行 ~ 企业B:银行将募集的钱给企业B,获得的是"企业A的委托贷款受益权"。企业A支付利息给银行,银行支付利息给投资者,该过程类似银行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却通过产品"委托贷款受益权",使原始的"贷款"出表。

总结(见图6):引入另一家企业,原有"贷款"变成了"委托贷款受益权"。

二、信贷资产伪装为非信贷资产

将信贷业务伪装为同业业务及投资业务。同业业务较其他业务有很多优势,如资本消耗少,不占用贷款额度。投资业务不占用贷款额度。

1. 同业代付

同业代付是指,当客户申请融资时,银行A(委托行)委托银行B提供融资,银行B在规定日期将钱划至银行A帐户;日后,银行A还给银行B此次代付业务的本息。

银行A:表外业务,但纳入风险资产范围,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以及来自客户的保证金存款。银行B:资产项借记"同业拆放",负债项借记"企业存款",不占用贷款额度的情况下获取利息。

具体业务包括信用证结算项下同业代付、银行承兑汇票项下同业代付等。关注银行年报的资产负债表的表外项目或有事项一栏。

监管方面:2012年8月,银监会出台了有关文件,要求:委托行(银行A)应将委托同业代付的款项确认为向客户提供的贸易融资,并计入资产负债表。于是,利用同业代付变相放贷的漏洞被堵住。

2. 买入返售业务

买入返售业务的标的通常有:债券、票据、信托及其他受益权、信贷资产、应收租赁款等。此处,我们关注其中的"票据"、"信托及其他受益权"。2012年末及2013年6月末,兴业银行的买入返售类金融资产中,票据和信托及其他受益权几乎占据全部,见表1。

(1) 2011年上半年,由于部分农信社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大量的票据贴现贷款转变为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银监会出台了有关文件,要求完善会计核算。目前,这一漏洞基本被堵住。

(2) 关注资产负债表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信托受益权"。

3. 投资业务

银行的投资业务,可以纳入以下几个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类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关注其中的"应收款项类投资"。

应收款项类投资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其二级科目通常包括:债券、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等。

2012年以来各季度末,中信银行的各类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见图15,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占比持续上升。中信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见图16,其中资金信托计划是占比最高的成分。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