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止一次被自己研发出来的电脑程序所打败,超级电脑"深蓝"如此,高频交易亦是如此。
在依靠技术的"大数据时代",人们所比拼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投资智慧,而是如何研发出更强大的程序,以此成为角逐的资本。
最近,"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发布了长篇报告指出,在金融领域,继投资交易被量化程序主宰后,投资研究的工作也将会被机器所替代。
报告摘要如下:
大数据的倡导者预测,在计算机面前,分析师将会兵败如山倒,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正变得越来越强大,通过收集更多的数据它们可以更精准的分析市场。
此外他们甚至相信,通过对当前繁杂数据的收集处理,计算机能够预测未来,例如选举结果、股票价格和公司未来的命运。大数据不仅会重构交易,也将深刻的改变长期投资市场。
此外也有人对此保持怀疑。未来总是不可预测的,无论多少数据被收集被分析,只要人类参与其中,未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尽管现在结果并不明朗,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新工具的应用将改变证券分析行业,乃至于证券分析经济学这门细分学科以及身处行业中的分析师们。此后,能否有效使用这些新技术将成为分析师的区分标准。
大数据的核心是算法,实际上算法在金融中无处不在,从高频交易到对经济预测的复杂计算,运算的原材料就是纷繁的数据,价格、估价、比率等等,强大的计算机可以从财务报告、博客和其他的数字文本中获取一些所需的有用信息,这实际上就是分析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且电脑处理起来远比人脑更快更精准。
那么,电脑和算法真的会取代分析师的工作吗?实际上还是要看电脑系统工作的效率如何,以及传统的投资分析和积极的投资组合管理是否能够幸存下来。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以二元判定为核心的运算并不会让预测变得更为容易,长期投资不可能完全依靠电脑。毕竟,程序也是人类设计的指令集,算法不像经济模型,它只是简单涉及到输入和输出,人类所拥有的智慧要远远多于算法。
FT也认为,数据抓取和分析仅仅在一个成功的分析师生涯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
就算工程师们真的能研发出一套巨牛的分析系统,普通投资者也只能望洋兴叹,因为他们不会出售或者说便宜地出售。
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投资战略都是极为保密的,普通人根本投资无门。例如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y)的大奖章基金(Medallion fund),他们倾向于雇佣有经验的密码工程师和数学家,并与他们签署非竞争性条款。
此外那些买得到的信息挖掘分析系统价格昂贵,每月的成本在5,000到20,000美元。
所以,就算大数据时代来临,投研分析师也不用太紧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