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投资者管理的财富规模不断"刷新纪录",他们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前无古人",他们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也可以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今年主动投资者正享受着胜利的"号角",下一年他们将向哪里进发呢?
以前,这些基金经理一旦出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就会惹得上市公司"惶惶不可终日"。而现在,时过境迁,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层开始欣赏主动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譬如提高资本回报率、剥离公司业务等等。他们有时候甚至邀请主动投资者进入公司董事会,"共同主事"。
对冲基金经理Barry Rosenstein管理的Jana Partners已经开始对五家上市公司"围追堵截",即使没有控股权,他的建议也没有落空。杂货连锁商店Safeway听从了Jana Partners的建议,剥离掉了业绩差的商店;QEP Resources也在Jana Partners的建议下拆分成了两个公司。
对冲基金经理Barry Rosenstein称:"好想法历久弥坚,最终一定胜出;我们现在看到了上市公司的变化,提出建议之后,董事会意识到最后必然的结果,直接跳过无休无止的争执,听从了我们的建议。"
据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统计,在董事会代理权之争中,主动投资者获胜的占是68%,而去年只有43%。
现在主动投资者在代理权之争中取胜更加轻松。主张公司自治的人越来越少,美国上市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的现象越来越少,阻止主动投资者的"毒丸计划"也越来越少了,这些"越来越少"的现象为主动投资者"攻城略地"提供了便利。主动投资者也能在上市公司中安插"耳目",督促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加对股东负责,对股东的关切"不敢怠慢"。
主动投资者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了。他们现在很少对公司现有管理层"破口大骂",而是"动真格";认真地向上市公司提出改善业绩的规划和建议,积极挑选代理人进董事会。
对冲基金Schulte Roth & Zabel的合伙人David Rosewater说:"主动投资者对公司的管理更加关切,大多情况下,上市公司会听从他们的建议,不会闹得沸沸扬扬;当上市公司发现主动投资者开始较劲时,也会主动和解;现在和解要比争斗的情况多得多。"
对冲基金经理Bill Ackman管理的Pershing Square今年六月花了22亿美元获得化工气体公司industrial gases一定数量的股权。Pershing Square一句"硬话"没说,三个月之后,industrial gases就辞掉了董事会主席,并让出了两个管理职位。
这个月医药检验公司Hologic邀请Carl Icahn的手下进入了董事会。Carl Icahn表示:"常有人说我这个人不谦和,但是,进入董事会之后,我们都会努力做到'谦和';现在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开始认识到,我们进入董事会是来帮忙的,为什么非得吵架呢?"
今年四季度采取主动投资策略的对冲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了900亿美元,几乎是五年前的3倍,这些投资机构的"火力"空前强大。虽然全球股票市场风起云涌,但是他们的业绩却平淡无奇。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及其投行顾问开始"军事演习",看看是不是能够抵挡主动投资者的"火力",在主动投资者发动"袭击"之前,把"软肋"补上。
Ackman在秋季访问英国时称,未来几年,在欧洲主动投资可能更有"钱"途。
在安倍晋三畅想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日本也越发引起了主动投资者的注意。对冲基金Third Point就瞄上了索尼和软银,以10多亿美元入股了这两家公司,日前Third Point建议索尼剥离一部分娱乐业务,但是遭到断然拒绝。
一些小的主动投资基金专注于投资小公司,相对而言,华尔街研究机构对小公司研究得比较少。比如, Blue Harbour的创始人Cliff Robbins管理的资金不到2亿美元,他免费为自己投资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Cliff Robbins称:"投行们怎么也不会每天早上醒来就想着该怎么帮这家20亿美元的公司吧?。"
然而,对大公司投资也不乏机会。比如说苹果公司,对冲基金Greenlight Capital要求苹果公司发行优先股,但没有"得逞",可是随后苹果公司表示派发500亿现金股利。
"现在公司现金水平都比较高,主动投资者都以此为噱头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摩根大通副行长Doug Braunstein表示,"现在股市势头不错,是谷粒还是糟糠,一看便知,业绩不好的股票更加难以藏身。"
本文以这位副行长的一句话结尾,他说:"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环境无限好,更多的投资标的还有待挖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