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星期二

华尔街见闻: “有形的手”如何有序破解“刚兑”

华尔街见闻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有形的手"如何有序破解"刚兑"
Apr 15th 2014, 10:10, by 莫西干

回顾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历史很容易发现,"一步到位"从来不是中央喜欢的策略,中央更喜欢利用"有形的手"循序渐进地让受管制的价格向市场均衡价格靠拢,然后才会尝试逐步放开"有形的手"。比如说,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就历经了8年的稳步升值(除了08年金融危机和12年欧债危机的干扰),最近才向双向波动引导。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看起来也沿用了这个套路——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

按照这个逻辑,中国信贷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理应也会在"有形的手"的操控下完成。今年至今,已经有多只信贷产品被报道频临违约,其中包括信托产品、上市公司债券、私募债券等,而在超日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笔实质性违约债券以后,很多分析师已经预期,中国信贷产品违约已经进入了高发期。

打破"刚兑"是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必要一步,然而在"底线思维"下,信用产品的违约已经不仅仅是市场的问题,其中必然带着各种政治的韵味。大概不会有人质疑,就算中国信贷产品进入违约高发期,这些违约都是在"有形的手"干预下的"有序违约"——"有形的手"不仅要限制违约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还可能会赋予违约更多的改革意义,比如说控制信贷资源流向产能过剩的产业,约束地方政府的借贷冲动,甚至调控房地产市场等。

按照循序渐进打破"刚兑"的思路,超日债已经"成功有序违约",这意味着企业债券可能将成为打破"刚兑"的突破口。正如德银分析的:

研究涉及的2,400家中国企业债发行主体共计发行5,500款债券,其中只有88家 企业由于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的亏损而面临暂停交易的风险,其中74个是违约 率极低的国有企业,仅余14家民营企业以及8家被调降或被归入负面观察名单的民 营企业是风险较高的债券发行方。截至2014年2月,市场上未清偿企业债券总量为 人民币7.4万亿元,这22家发债企业发行的债务总额为286亿元,占企业债市场总规 模的0.39%。这些企业有65%来自产能过剩的行业,其中包括钢铁(39%)、采矿 (20%)、金属(9%)和太阳能(2%)。

可见有问题的企业债明显与产能过剩问题纠缠在一起了(超日就属于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这意味着循序渐进地打破企业债的刚兑,或还能促进淘汰落后产能。而且与更具影子银行特性的信托相比,企业债市场似乎更为透明,更规范,和更为可控。以下是德银对信托市场的研究发现:

德意志银行认为虽然2013年估算的影子银行总体规模高达人民币19.7万亿元, 但是风险主要来自集合信托产品,其总规模为2.7万亿元,占信托市场规模的24.7%。 通过对13,000款集合信托产品的研究分析,即使最极端的潜在违约率也仅为4.9%, 这些情况大多出现于工业和商业板块。也就是说存在风险的资产规模不到1,320亿 元。如果假设违约率与银行贷款1%的违约率相近,那么7.6万亿的单一信托产品中将有60亿元资产是高风险资产。

年初中诚信托案所属的集合信托明显存在更严重的潜在系统性风险,而且信托与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市场"违规"放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大概在有关监管部门理清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交叉感染的风险之前,信托市场仍然是"违约"的禁地。

德银的研究结论如下:

我们的分析显示, 2013,37%的未清偿企业债为中国的上市银行所持有, 同时这些银行给信托行业提供约36%所需资金,这表明上市银行有约人民币880亿元资产面临潜在违约风险。我们认为这些银行总计高达8,190亿元的额外拨备足以 给这些风险提供保障。

看起来银行有充足的资本缓冲,但千万不要低估金融市场的多米罗骨牌效应。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