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盈利增长形势良好,但这些银行大规模减记不良贷款,可吸纳贷款损失影响的缓冲准备资金同时减少。这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维持正常运转所承受的压力在进一步增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银行业为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大量增发贷款,五年来账面贷款规模约增加一倍。
本月下旬彭博获得的文件显示,中国五大银行今年上半年减记不良贷款总额达到人民币221亿元(约合36.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6.5亿元相比翻了三倍。
不过,上半年五大行利润合计增至760亿美元,刷新利润额最高纪录。
而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当季净利润由624亿元人民币增至672亿元,环比增长7.6%,但预期增幅为7.8%。
金融时报指出,工行的一大问题是不良贷款增加较多,截至第三季度,今年这类贷款的年增长速度达到了30%。
工行尚且如此,其他银行暴露的问题就更明显。
资产规模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三季度净利润仅增长3.4%,在近年来利润两位数增长成为常态的中国银行业,这样的增长水平尤其显得疲弱。
当季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增至1.01%,年初为0.92%,同期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则是降至217.5%,下降33个百分点。
资产规模排名第二的建设银行第三季度贷款减值准备达到人民币93亿元,金额不可谓不高,而贷款损失准备金当季环比增加3.2%,这意味着建行在用买违约保险的方式为贷款减值做准备。
Sanford C. Bernstein香港分析师Mike Werner本月21日指出,
除了中央政府和金融债务,中国的债务占GDP比例已经升至207%,信贷增长持续高于生产力增长,这会使投资者非常担忧不良贷款增加。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左右,资产质量并没有像一些人预计的那样极大地恶化。但分析师认为,这体现出银行保持着贷款高速增长的势头,倒不能说明他们提供的是优质贷款。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认为:
(新增贷款)分母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不良贷款)分子。
我们今天看到的(数据)有误导性,因为在贷款到期以前都不知道到底还贷结果怎样。
对一些中国银行来说,三季度贷款减值准备实际上就是为今后更坎坷的道路未雨绸缪。
上证报30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10月前27天里,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930亿元,同期存款流失高达1.29万亿元。
过去的9个月,四大行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最高达3700亿元,最低亦有2080亿元,类似10月接近月末新增规模仍不足千亿元的月份实属少见。
市场人士预期10月金融机构整体新增贷款投放量有可能创年内新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