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金融危机爆发,银行的资本受到冲击,市场马上会认识到银行的脆弱性,特别是在经济繁荣期内"疯狂"累积的杠杆。
然而,脆弱的银行业不仅是危机的传导渠道,而且资本不足的银行也无法给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所以各国政府都希望让银行充实资本,令市场相信银行业是健康的(起码看起来是健康的)。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政府进行了银行压力测试,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银行从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渠道充实资本,进而令市场重拾信心。起码从指标上和至今的市场表现上看来,美国政府救助银行的措施是成功的。
现在,经历欧债危机冲击的欧元区也计划通过类似的银行压力测试,敦促银行筹集资本,并向市场证明银行业的健康。但鉴于欧元区内部各国的分歧,欧洲这次银行压力测试并公共资金的主动支持(美国政府曾强制向系统性重要银行注入公共资金)。这意味着,在请求救助前,欧洲银行只能通过市场筹集资本。
那么,银行筹集资本的动力如何呢?意大利教授Macro研究了2000-2012年欧美银行的资本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在07年危机前,研究采样的欧美银行更热衷于发放红利和回购股票,所以欧洲和美国在07年前都出现了资本的下降(灰色)。虽然07年以后这个趋势出现了逆转(红色),但银行业资本的增加部分是来自公共资金的,特别是欧洲,1949亿欧元的新增资本中有1117亿欧元是来自公共资金。
下图还显示了2000-2011年欧美银行的资本流动情况:
(蓝线代表欧洲,红线代表美国)
因为受到危机的冲击——经济衰退坏账增加,欧洲银行业的盈利情况已经大幅下滑,因此,欧洲银行可能还需要依赖当前的杠杆水平来获取"合理的"资本回报率。同时,这还意味着,留存利润对增加资本的帮助非常有限。
研究报告总结道:
总的来说,欧洲银行的情况看起来远未达到新的均衡。银行至今的反应看起来都是小修小补的逻辑,因此激烈地对抗监管框架的根本性修改。这种策略只有在市场认为3%的资本比例是安全的,股东愿意接受更低的回报率和分红率比之前更低的情况下才可能成功。这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在仍然高杠杆率的业务中,股东要求的回报也应该更高。
因此,银行必须寻求其他策略,比如说减少非核心资产和减少运营成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