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投行业务大幅下滑23%,而同期美国投行业务增长23%,亚太客户需求差异、投行业务竞争激烈成主因。国际投行发力企业支付和转账、现金管理以及贸易融资等交易业务,寻求发展新动力。
总部位于纽约的研究公司Freeman&Co数据显示,从2011年初到2013年末,亚太地区股票和债券的承保收入和并购和重组咨询收入大幅下滑23%, 这还是在去年出现了1.4%增长的情况下。而同一时期这些收入在美国上升了23%,在欧洲只下降了6%。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日常交易业务。波士顿咨询公司去年9月的一份报告指出,银行日常交易业务收入将从2012年的460亿美元增长三倍至2022年的1390亿美元。
投资银行业务在亚太地区的下滑,除了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外,还归因于客户需求的差异和IPO、债券承保激烈的竞争。摩根大通亚太区联席主管、投资银行负责人Therese Esperdy曾在香港的一次采访中表示:
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中,比如北美或欧洲,甚至是除亚洲以外的新兴市场中,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并购咨询服务是投资银行业务链上最有价值的产品。但这个业务在亚洲却像是来"打酱油的"。客户不愿意在并购咨询上花钱。
而投资银行的另一项核心业务保荐和承销,承受着日益严峻的竞争考验。中国和东南亚的证券公司从华尔街的大投行手中抢走了很多生意。中国投资银行在香港IPO承保市场的份额由2007年的16%大幅上升至2013年的45%。而且现在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平均只有3个承保商,有着超过5个甚至10多个承保商的情况随处可见。
亚太地区客户更多的需求来自于银行的日常交易业务:企业支付和转账,现金管理以及贸易融资。波士顿咨询公司(香港)高级合伙人Tjun Tang是这样描述交易业务的:
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工作,但是它跟银行的关系就好比黄油跟面包的关系。
站在银行管理层或者股东的角度看,这个业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它会給银行带来很多忠实的客户。
美国银行亚太区主席Mathew Koder预计:
亚太地区公司和交易业务的每年费用可能飙至1000亿美元,10倍于资本市场费用和并购咨询费用,并且将以每年5%到10%的速度增长。
乐观预期的背后,是亚洲公司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波士顿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总部位于亚洲的公司中,营业收入超10亿美元的公司将会超过5000家,是现在的两倍。它们的贸易额度占世界贸易额度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30%上升至2020年的37%。
日常交易业务收入稳定和客户关系难以复制,是其具有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花旗亚太区财富管理集团主管Amol Gupte认为:
日常交易业务的需求稳定,使得交易银行业务比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更加稳定。我们数十年里累积的客户关系和网络难在一夜之间复制。
总部位于悉尼的市场调研公司East & Partners的数据显示,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分别以21.4%, 18.6%和11.8%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亚太区银行日常交易业务市场的前三席。它们已经耕耘亚太地区日常交易业务几十年了。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则占据了第6,7,8的席位,相比之下瑞银、瑞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2010年以来,德意志银行在亚洲的日常交易业务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着,并在东南亚新设了三个高管职位以分管相关业务。它还在青岛设立了在中国的第六家分行,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日常交易业务的需求。青岛啤酒公司和海尔公司的总部都在青岛。
Tom DuCharme也是摩根大通亚太区联席主管,在新加坡负责财富管理业务。他说,过去3年里摩根大通的贸易融资规模增长了3倍,尽管他拒绝透露具体的数字。而且过去3年,摩根大通在亚洲的企业银行家数量也增长了3倍达到了100人。Esperdy则表示,五年之内,摩根大通的交易服务收入可能超过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018年,交易银行服务收入在摩根大通的银行服务收入中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0%提升至60%。
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客户并不愿意将投资银行业务和日常交易业务交给同一家投行做。DuCharme说,去年摩根大通(香港)的一位高管为了一个企业客户的现金管理业务,而做好了准备放弃为该客户下一次发行债券做承销的机会。
这是战略选择的结果,我们不得不做出抉择,期待客户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不现实的。
几个月后摩根大通如愿以偿地取得了该企业客户包括现金管理、企业收付、外汇清算等日常交易业务。而且它还和其他四个投行一起承销了该企业发行的债券。2013年摩根大通在亚太地区参与竞标了17笔公司现金管理项目,最终拿下了8笔,而2012年只拿到3笔。
三年前,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看出了投资银行业务将在金融危机后放缓。
金融危机促使摩根大通在日常交易和国际业务上发力以谋求持续的发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