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中国放弃增长目标这个概念的时候吗?"本月22-24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期间,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非执行董事长罗奇(Stephen Roach)这样问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楼继伟说,中国实际上在偏离过去一味偏重增长目标的方式,现在强调三大宏观经济目标:创造就业、价格稳定和GDP增长。
罗奇认为,这样的侧重点让中国决策者有很大空间应对当前的经济增长下滑。他评价,中国官员和大多数只盯着增长稍有偏离官方目标的西方观察家不同,其实中国官员思想开放得多。
和GDP增长数据本身相比,中国领导人更关心GDP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本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GDP官方增长目标为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1000万人。这是2009年以来中国首次提高城镇新增就业指标。
报告明确,当前宏观调控思维是: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
目前中国正处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换挡期,怎样守住1000万就业下限?
据本月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不少专家研究也认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对中国经济放缓后增加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同样在2013年,中国GDP年增长实际仅为7.7%,但城镇就业增加了1310万。即使今年增速降至7.5%,中国决策者应该也不会担心达不到1000万新增就业的下限。
所以,罗奇认为,中国领导层没有理由为此担心、进而祭出反周期的"大杀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的中国高官也一致认为,经济增长确实放缓了,但无需因此采取重大行动回应。
早在2012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公开表示,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货币政策采取多目标制,除保持低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保持较充分的就业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据罗奇回忆,周小川强调过,多目标的难度在于分配每个目标的权重。他承认,现在需要更加关注金融稳定,所以这种权重分配问题变得很复杂。
罗奇认为,不论是周小川还是楼继伟,中国新一届财政和货币决策者选择的道路都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决策者的截然不同,他们对中央计划经济的数字目标关注得越来越少,就快要采取转向市场经济的最终行动。
罗奇指出,两人都认为今年GDP增长7.5%左右是灵活的目标。这样的理解和大部分发达国家决策者对增长的看法基本一致。因此,中国政府是在进行设定目标的演练,此后中国经济的起伏和相应的政策对策都要在这种前提下考虑。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文章提到,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认为,7.5%更应当被看作是一个预期,而不是政府可以接受的最低增长率。
此前,关于经济增长目标有过多种猜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等政府研究机构均建议,将明年的GDP预期增速下调为7%,以便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预留更多空间。
但高层似乎更倾向于7.5%的目标,华尔街见闻网站文章中曾提及,如此考虑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可以保障就业不出问题;二是担心将增长预期调低后,市场预期也随之变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