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南开大学国经所客座教授 。微信公众号:刘杉评论。本文首发于百度百家,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尽管宏观管理强调要在上下限区间内进行政策调控,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下限能否守得住。"微刺激"理念显示了政府坚持改革的决心,但同时让宏观调控增加了时间成本,以至于切香肠式的刺激策略,最终结果是切到自己手指。
在改革与增长兼顾的政策目标下,下半年的宏观政策或更倾向于维持增长。高层会议传达的信号是,一方面会继续坚持通过强化改革增加供给,另一方面,会伸出那只"看得见的手"来刺激需求。
令人担心的是,改革难免流于形式。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简政放权,凸显改革决心,但这种简政放权并不能带来供给的增加。"有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来,竟连一次申请都没受理过。说起来都好笑!"。这是克强总理对行政管制过度的嘲讽,可以说,这样的管制一定要去除。但8年都无申请,这也喻示,其本身就没有市场需求,即便放松大批类似的审批项目,实际上也不可能带来供给端的改善。
简政放权,刺激民间投资,这是政府改革要义,但改善民间投资环境不能仅停留在减少审批方面,而要根本改变微观运行的制度环境,包括融资、法律保护、竞争条件等等。特别在国企改革约束条件语焉不详情况下,无论是让民间资本参股国有企业,还是让民间投资自发形成,都不会出现实质性效果。因此,改革释放红利的做法,看起来轰轰烈烈,但短时间难见效果。
而从此前政治局学习活动释放的信号是,政府会强化"看得见的手"。与以往学习不同,这次是自学。诸位领导人公务缠身,若是简单自学,大可不必舟车劳顿,赶到酷日下的北京集中读书。因此,学习目的实际是统一思想,制定有一定力度的刺激政策。就在政治局学习结束后,国务院即提出强化"定向降准",预示宏观政策或出台系列组合拳。
近日公布的先行指标PMI出现微妙变化,有分析师认为经济企稳,但若看到新订单增长后的数据,就无法得出乐观判断。一是5月闭幕的广交会数据显示,虽然出口新订单增长,但以短单为主,中长期订单同比下降12%。二是中国5月汇丰服务业PMI值 50.7,为四个月新低,这表明就业前景堪忧。
因此,无论从高层态度变化,还是从乐观数据背后的暗示来看,下半年不可避免要出台相当力度的刺激政策,形成一套组合拳。
稳健的货币政策或偏向于更加积极,强化"定向降准"并非在于谨慎行事,而是不想否定"微刺激"的理念。"定向降准"除了强化力度外,恐怕还会增加广度,这使得"定向"范围扩大,实际起到全面降准作用。央行行动步骤可能是,首先再给农村金融机构降准50个基点,以加大对小微企业资金支持;接下来会给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降准0.25个百分点,以改善城市服务业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定向降准"完成后,若市场预期不变,央行将采取普遍性降准,以改变流动性供应,在满足地方融资同时,改变市场的价格预期。
积极的财政政策空间有限。鉴于地方政府财力吃紧,继续大范围减税可能性不大,但政府也不可能重蹈"四万亿"覆辙,随意增大政府需求。一个更为可能办法是,继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如增加环保产业、铁路建设规模等,并做到已经决定的投资项目尽快到位。为增加投资拉动力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会尽早出台。
房地产成为宏观调控心病。若任其下落,恐引发金融动荡,若中央政府稳定房价,则引发社会反弹,因此,兼顾两端的做法是,放开一般城市"限购"等调控措施,同时坚持一线城市政策不变。因此,房地产调控不会出台中央政策,但中央政府默许地方政府出台稳定房价措施,以改变政策格局,因此下半年地方政策会轮番出台自救措施,构成宏观调控组合拳的一部分。
考虑到就业压力加大,政府会出台更多扶持小微企业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减税范围,提供专项小额信贷等。出口刺激政策还会继续加码,因为欧美市场复苏稳定,政府想提高出口对GDP贡献率。由于汇率对出口影响较大,央行会通过市场公开业务将汇率水平维持在底部区域,而不能放任汇率反弹。
总体看,经济下滑已经改变市场预期,分段出台"微刺激"措施效果不佳,因此,政府在不改变"微刺激"招牌下,集中出台刺激政策,以量变带动质变。
中国推动市场改革的选择正确,但面对短期波动,政府定力也难免波动。稳住不可知的下限,成为政府当务之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