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市场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何时加息的问题上,然而,美联储现在还面临着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今后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是否还会保持高度干预、自由决定的模式?还是会倾向于以规则为基础的方式?
John Taylor目前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著名的货币政策规则——"泰勒规则"以其命名,曾任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
他认为,美联储应该回归常规的政策制定方式,应该有一个基准规则并依之调整货币政策。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的文章举了许多经济学者对其论点的支持。
休斯顿大学的 David Papell 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Allan Meltzer 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如果美联储基于一个规则来制定货币政策,可能会在经济上有不错的反映,这一立论在1923-1928、1986-2002年间都得到了印证。
然而,2003-2005年,美联储利率太低了,以至于这样的基于规则制定货币政策的方式无法适用,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房地产泡沫和债券收益率风险。芝加哥大学教授 John Cochrane 认为,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一系列自由决定的政策(尤其是大规模购买MBS),也埋下了伏笔。
更多研究显示,在监管政策有大变动的时期,美联储偏离规则去制定政策的做法会导致较低且稳定的通胀,而这会对经济造成伤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 Lee Ohanian认为,如果美联储一直坚持依据规则,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要高很多。
而罗格斯大学教授Michael Bordo则注意到,美联储作为央行没有履行的另一个责任——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他认为,美联储这一失职在历史上总是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建议美联储采纳一些规则来担负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并让公众知道这一点。
美联储前特别顾问Andrew Levin认为,制定政策的规则如果随时都在变,将会使美联储变得不那么值得信赖。如果主要利率规则必须要改变,美联储一定要跟公众沟通清楚个中原因。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ichard Clarida发现,央行政策更基于规则是一个全球适用的方法,美联储这样做也会在全球货币系统中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John Taylor认为,应该立法要求美联储采纳制定政策时所基于的规则,而且这个规则应该是公开的。如果偏离了这一规则,美联储主席则需要出面解释原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