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报道称,近几年来美国和欧洲企业在中国大举投资以拓展业务,寻求从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获益。全球陷入衰退以来,中国业务的增长帮助这些企业抵消了在欧元区利润大幅下降以及在美国收入停滞的影响。
但最新公布的季度收益报告显示,对于许多公司而言,中国业务构成了拖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政府对奢侈品和制药等行业采取政治和法律行动加剧了西方公司中国业务的增长放缓。
中国三季度GDP增速小幅回升至7.8%,仍遥遥领先其他主要经济体,但和2007年曾达到的14.2%峰值相比显著降低。除经济增长放缓外,一些西方企业在中国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例如制药企业受到贿赂相关调查,婴儿配方奶粉企业遭到安全性担忧打击,奢侈品行业因政府实施的反腐行动而销售减少。
包括Pernod Ricard、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 SA)和阳狮集团(Publicis Groupe SA)在内的大型欧洲企业三季度在中国的销售大幅放缓,一些公司还警告称这一放缓可能拖累全年业绩。微软、礼来制药(Eli Lilly)和国际商业机器(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等美国公司也表示中国业务疲软。
不过也有一些行业在中国的状况相对不错。与汽车相关的产品销售强劲,保健和环境改善方面的支出也依然稳健。
通用电气三季度在中国的订单增长17%,保健设备产品需求增加33%。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在中国的销售增长11%,得益于电梯需求增加。美国德事隆有限公司(Textron)也称,受来自中国的良好需求推动,他们三季度售出14架直升机。
法国化妆品生产商欧莱雅在中国的销售也保持两位数百分比增长。该公司首席执行长Jean-Paul Agon说,
"中国经济增长率降低约一个百分点不会给我们带来显著影响。"
但其他一些公司的管理人士表示,过剩的产能和疲软的定价状况引发了有关中国工业领域增速将放缓的担忧。科技企业在中国的表现凸显出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已变得不利。
微软称,第三季度中国业务疲软,因中国经济环境具有挑战性。当季该公司在中国业务的收入较上年同期全面下降。思科系统和惠普也公布中国业务表现不佳。
国际商业机器在中国面临的需求全面减少,尤其是电脑设备业务销售下降40%。中国业务收入占国际商业机器总收入约5%,该公司在中国的总体销售减少22%。
国际商业机器首席财务长Mark Loughridge在公司讨论业绩的电话会议上称:
"来自中国国有企业和公共领域的需求显著放缓。该公司预计中国的需求要到明年春天才可能回升。"
与此同时,奢侈品行业也因中国政府打击腐败和提倡节俭的行动而受到影响。Kering SA的古驰(Gucci)品牌最近季度公布2009年以来的首次销售下降,受到中国业务拖累。
药品制造商们在中国也面临压力。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因贿赂遭到中国政府调查后,其他制药企业也在接受审查。葛兰素史克已表示,几名在中国的管理人士可能触犯了法律,公司正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受贿赂调查影响,其在中国的药品和疫苗销售锐减61%。
赛诺菲安万特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因最近季度在中国的销售仅增长5%,而此前几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
礼来在中国的销售增长率也放缓至11%。
此外,达能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因一家乳品供应商发布的缺乏根据的安全性警告导致该公司在亚洲的婴儿产品销售下降。此前在因价格操纵而被监管部门处罚后,达能已经下调了旗下婴儿配方奶粉在中国的售价。
雅培制药也是上述事件的受害者。该公司首席执行长Miles White表示,要让消费者重新选择其品牌并非易事。不过,雅培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并没有因此改变。
"我们对中国的预期没有变化,投资计划也没有改变,公司已在中国建设了一座大型工厂,还打算建造更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