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校园招聘季,各大公司都会为了获得顶尖人才在各大高校进行军备竞赛式的竞争。中国如是,美国更是这样。在美国,银行和咨询公司尤其舍得为招聘砸钱,其中有的公司每招一个人的投入高达5万美元。
和传统制造业不同,金融、咨询等服务业是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归根结底,人才是公司唯一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在各个公司眼中,即便砸下重金,校园招聘仍然是不能放弃的香饽饽。正如一家资讯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所说:
"我们喜欢在顶尖高校招人,因为我们知道校园里能够招聘到很好的人。我们只要投入资源、设置一些筛选标准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我们很清楚什么样的人会有高智商,什么样人具备领导力,什么专业的人合适做什么……
我们做校园招聘的年数越久,就越容易得到想要的人才。我们每年都会确保从不同的高校招募顶尖人才。如果几年不从一所学校招人,那么再想从那里招到人就很难了。"
为了以下数据可以直观地展现各大公司对招聘有多么重视:非盈利组织Teach for America在2011年的招聘预算为3760万美元。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的员工估计,她所在的公司每招一个人的投入为5万美元。如果你看看大银行和大咨询公司的这类支出,你就会发现每年花在校园招聘和新人培养上的钱至少也是好几千万。
有一家对冲基金非常舍得在招聘上花钱,他们在达特茅斯学院招聘时,甚至给每位没有参加他们招聘的人100美元奖励,只为了弄明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公司。2012年,达特貌似学院的四个致告别辞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中,有两个去了高盛,一个去了摩根士丹利,一个去了麦肯锡。
每年校园招聘季,各大公司都会为了获得顶尖人才进行军备竞赛式的竞争。这并没有什么错。每一家私人公司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招聘方面,这就意味着在学校里投入大量地时间和金钱,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收入囊中。
大多数银行和咨询公司都会在8月和12月期间对大四学生发出offer。校园招聘文化也为在校生们提供了一个普遍的追求目标,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前辈们步入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轨道时,他们会努力让自己也变得优秀。
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希望招募一些高素质的毕业生,这绝非易事。
首先,你得提前几个月下手,因为稍晚一点人才就被招走了。你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召开招聘会,散发工作宣传册,在各地的高校之间来回奔走。你还得与各品牌公司的大幅的广告牌和衣着光鲜的招聘人员竞争。最重要的是,你还要开出足够有竞争力的薪酬,才能从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公司口中夺食。即便这样,你最后找到的人还未必能满足你的要求。
那么,人才争夺战的结果如何呢?下表就展示了近年来美国各大高校在校生的就业意向: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虽然不同学校的专业倾向不同(比如耶鲁法学院学生较多,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生偏多等等),但他们理想工作的行业分布都差不多。虽然毕业后实际的行业众多,但在校生们的选择大多集中在金融、咨询、法律、医学等六大方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