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0年底在一些北非和西亚阿拉伯国家地区爆发的反政府运动"阿拉伯之春",有一点耐人寻味:在这场运动席卷的核心阿拉伯地区,一些共和国的政府被迫下台,而许多位于波斯湾的君主国大致逃过一劫。
如今不少人担心,叙利亚的暴乱会颠覆约旦这样的君主国。而国际时事杂志The Diplomatic的副编辑Zachary Keck认为,波斯湾地区的其他阿拉伯君主国在国家稳定方面的更大威胁来自亚洲。
具体来说,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亚洲国家地区整体经济下滑很可能引爆第二场阿拉伯之春,而且这次波斯湾的君主国都不会幸免。
近几十年,全球经济的重心从欧洲和北美转移到亚太地区。很少有哪些地区比波斯湾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重大变化。因为过去几年,亚洲超越了西方世界,成为波斯湾国家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Keck指出,现在讨论国际形势常提到亚洲越来越依赖中东石油,可这种依赖关系的另一方——中东对亚洲的依赖却没有那么受到关注,其实中东对亚洲的依赖同样很严重。
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的六个成员国为例。在这六国的出口总额之中,对亚洲的出口占比不低于57%。
三分之二的GCC最重要出口物资——石油都送往亚洲。这一数据今后还会继续增加。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35年,90%的波斯湾出口石油都会销往亚洲国家。
亚洲愿意、也有能力满足上述预期对波斯湾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沙特这类波斯湾国家主要通过用钱收买国民保持稳定,至少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
1、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让许多国民从事毫无生产力的可有可无工作。
2、许多波斯湾国家和阿拉伯君主国提供巨额补贴,保证低生活成本。金融时报就曾报道,仅用水方面的补贴,沙特政府一年约花费500亿美元。
这些国家用劳动力和商品的补贴保障国内法规顺利实行,如果担心可能社会动荡,就涨工资,或者给多种家庭必需品提供补贴。
比如2011年初,当阿拉伯之春开始波及埃及时,沙特很快宣布增加补贴360亿美元,约旦同样推出补贴,规模高达1.25亿美元。
Keck认为,这是种高明的做法,因为它将民生与君主制国家的存亡联系在一起,但它也有反噬影响:负担这些补贴的代价很高,一旦开了先例,任何一个政府都难以撤销这样的补贴。
波斯湾的君主国自然是利用自己的石油财富给这些补贴买单。所以,亚洲地区的经济下滑对波斯湾国家来说就很危险。
石油的大买家亚洲需求减少,油价可能会大跌。这种跌势如果持续太久,耗尽波斯湾君主国的财富,他们就无力继续供给国民的补贴。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对中东的稳定尤为重要。
不仅是因为中国直接购买的波斯湾石油比其他亚洲国家都多,还因为中国是大部分其他亚洲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
因此,中国经济大幅下滑将极大干扰日本和韩国等其他重要的中东石油消耗国,导致石油需求进一步下降。
在西方世界的产油量增加之时,不难想象,全球能源价格今后几年可能剧跌。
这对那些中东君主国而言无异于灾难,特别是那些波斯湾的君主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这样的石油国家同样如此。
波斯湾政局不稳可能引发全球能源价格高涨。价格上涨暂时有利于一些中东国家,可亚洲经济复苏的前景又受到影响。全球石油需求随之更加疲弱。
在西方国家眼中,阿拉伯之春大体上是对投票权和限制政府专权等自由权力负面影响较大的运动。
但实际上,它的主要动力来自一种需求,是要增加经济机遇等更为正面的自由权力。
从这个角度说,它和第二场阿拉伯之春没什么两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