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2月1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兼中国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任志刚发表「三中全会后如何与金融市场打交道」的文章,当中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改变货币政策手段,逐步废除存款准备金制度,并效仿美联储制定联邦基金利率,设立目标政策利率,以控制货币价格,代替控制货币供应与流动性;还建议进人币"完全可兑换",但保留权力限制部分资本项目兑换。
目前中国央行对于利率调整手段只有调整存贷基准利率,与外国主要央行制定统一的基准利率不同。
任志刚认为,中国可制定有自身特色的短期政策目标利率,作为市场参考水平。指标应为短期利率,可以是隔夜或七天利率;利率水平要靠人行参考内地经济增长、就业情况、失业率、通胀等指标来厘定,情况与美联储定期议息类似。而日后人行每次议息会议后,亦可参照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般,向外发表议息结果及会议纪录。
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杰出研究员的任志刚认为,人行现行多套指标及利率制定,均可消除,由金融市场自行发挥作用。例如人行可即时取消贷款基准利率;而存款利率亦可逐步推进自由化,同时应与引进存款保险制度协调。
此外,他认为现行存款准备金要求实际上是在对银行系统的一项徵税,对银行体系有效支持经济有着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若政策利率制定后,存款准备金制度应可逐步退出市场,释放现存放于人行约20万亿人民币的存备金,释放流动性可更有效资源配置。
任志刚称,中国内地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20%左右,而央行付出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只有1.62% (2008年11月最后一次修改),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又只有0.72%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都被迫持有一巨额资产,相当于其存款(总额超过人民币100万亿)的20% ,赚取的回报率非常低。
任志刚预料,取消各种不必要的利率管制后,内地存款利率将升,存贷息差将收窄,但相信是好事,有助提高银行资金分配效率。
苹果日报报导引述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称,控制货币价格较以往控制货币供应的手段更佳,但要给予时间,让金融业学习适应,全方位的市场化亦是个中先决条件,惟内地银行习惯跟从中央行政指令,要改为以目标利率实现货币政策,施政的效率或未必如以往般快速见效。
在人民币兑换及汇率上,任志刚认为内地要实现的并非完全自由兑换,而是"完全可兑换",人行仍要保留限制兑换的权力。人民币单日浮动的幅度可逐步扩大,适当时候更应取消,但未给出时间表。
他认为,现时内地已经有一个能够确保金融安全和充分反映经济实体外汇供应和需求的外汇管理框架,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让外汇市场更大程度发挥汇率的基本功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