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希望对他们即将投资的资产了若指掌,上至调查公司业绩,下至探访退休职工。为了能全方位地评估这些公司股票的具体价值,投资者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然而,这真的有用吗?
在投资界享有盛誉的Baupost公司总裁,著有投资经典《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的Seth Klarman给出了他的观点:市场消息遵循二八法则,花的时间多不代表得到的消息管用。同样,不管你了解得多认真多详细,还是难免漏掉一些信息。即便你真的无所不知,也不能保证你一定能赚钱。
Klarman表示,目前一些投资者对于投资研究的热情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为了投资一家公司,他们不仅分析了该公司几十年前的财报和股价,还希望能够了解它的一切事务,包括行业形势、竞争对手、员工福利等等。他们向咨询师和分析家求教,最后甚至自己都成了该行当的专家。这样的毅力值得钦佩,但说实在的——效果不大。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基本面分析没有意义。只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上的消息同样遵循著名的二八定律,即:最有价值的那80%的信息,只占你花在收集信息上时间的20%。换句话说,投资者用来收集信息的80%时间都被浪费了。这也是一种边际效应:20%的时间过后,花的时间越多,效果反而越差。
尽管如此,消费者还是会害怕错过那些重要的信息。针对这点,Klarman要告诉他们的是:真正重要的消息可不是那么好获得的,公司会想方设法防止有些消息外传。这很好理解,一些重要的消息必须被保密,以保证所有投资者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而这些有着严格限制的消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部消息。这些消息或许确实能帮助投资者大赚一笔,但事实是,投资者几乎没办法得到它们。
除此之外,商业信息也有着很强的时效性。经济环境、产业结构时刻在变,消息每分每秒都在更新,谁能说他掌握了每一条?就算能做到实时跟进,但别的投资者很可能也在这么做,信息上的优势连几秒钟都为维持不了,又怎么利用它来赚钱呢?
下面的故事或许能给广大投资者们启示:
有一个专注于消费品公司高乐氏(Clorox)的分析师,他对这家公司每种的产品规格都了若指掌,对它的每个竞争对手都了然于胸,哪怕只是一些小作坊也不例外。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高乐氏公司出现经营问题的时候却错过了所有征兆,随后该公司股价从53美元跌至了11美元。
而这种情况在华尔街并不少见。许多分析师对于他们所专精的行业或公司都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听从他们建议的投资者却不一定有好结果。尽管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分析师出于工作需要,必须不停地发表看法。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投资界,要将知识转化为利润是非常难的。
大多数投资者为了追求确定性和精准性,在那些所谓的市场消息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一般来说,确定性和价格是成正比的,当确定性上升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上涨——确定要涨的股票当然会引起大家的疯抢。而真正能赚钱的通常都是能容忍不确定性风险的那些人,而非有着渊博知识的那些。在投资者花了大量时间去钻研公司细节时,他们或许已经错过了低价买入这些股票的最佳时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