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投资(特别是私营部门投资)和消费间的均衡发展,因为前者维持了未来经济的增长潜力,后者维持了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然而,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投资不足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所面对的难题(尤其是美国)——投资不足不仅压制了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还使当前的经济增长不得不继续依赖本来就占比过高的消费增长来推动。
虽然美国企业的融资成本已经被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压低至历史低位,而且美国企业最近几年盈利表现强劲,可用资金规模不断增加,但是美国企业并没有选择扩张产能或开发新市场,很多公司更倾向于把资金"回馈"股东。
去年,美国企业批准了超过60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来"回馈"股东,意味着大量的闲置资金将"受困于"金融市场中,这不单并未真正刺激实体经济的需求,还增加了金融市场出现泡沫的可能性。
如下图所示,最近美国经济的复苏仍然是"畸形的",因为剔除飞机的非国防生产资料订单的同比增长居然再次下滑:
美国企业"有钱而不花"已经成为了政策难题,Pimco前CEO El-Erian提出了五大解释:
第一,企业担忧产品未来的需求情况。最近的经济复苏仍然和过去一样温和(无论是绝对速度上,还是相对于大部分人的预期),而且复苏一直由央行试图维持消费水平的实验性货币政策所驱动。现在,鉴于美联储已经开始撤出货币刺激,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在放缓,大部分企业自然而然地会认为,这并非大规模扩张的机会。
第二,鉴于中国在驱动全球需求端增长的巨大影响力(包括直接和间接通过重要网络效应造成的影响),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前景已经在全球企业营业收入预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因为中国过快的国内信贷增长和过大的影子银行规模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了,很多企业都开始感到不安。
第三,虽然企业认识到创新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中是核心竞争力优势,但赢者全赢的规律也让它们感到卑微。当前成功的创新已经和资金没有什么关系,更关键的是找到"杀手级应用"。结果,很多企业已经不大相信"普通的"创新能收获巨大的回报,而最终选择比之前投资得更小。
第四,对部分经营环境法律法规的疑问,给潜在投资者的长期成本收益分析带来了不确定性。在美国,很多企业预期重大的财政预算改革;但它们仍然不能评估改革对未来营业利润的影响。在欧洲,政治家已经知道重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包括需要整固的地区一体化;但企业仍然缺乏对这些改革具体内容的足够认知。
第五,减低风险的空间并没有金融发展开始时预料的那么大。企业的确拥有很多可使用的对冲工具。但综合来说,它们管理经济下行风险的能力仍受限于不完整的长期市场和不能充分被控制的公私营关系。
美国企业"有钱而不花"的现状进一步凸显了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同时企业领导者的不安也可能体现了当前市场的平静,甚至"繁荣"可能并非可持续的境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