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印度一直稳坐全球军备进口头把交椅。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印度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进口的主要武器较2004年到2008年间增加了一倍还不止。其进口武器占全球进口份额也由04年的7%增至去年的14%。
不可否认,印度军备急需现代化确实是印度肯下重金的一个主要原因。印度自身的国防工业显然无法满足其应对外部挑战的需要,而且也跟不上其战略利益扩张的步伐。不过国商业新闻网站Quartz认为,还有两个原因也在其作用。
老东家:
尽管优先发展军工一直是过去十年的国策,印度今天的国防工业水平仍然令它丝毫不敢懈怠。持续依赖进口武器显示出印度国防工业缺乏明确的发展计划。
对于印度来说,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败给中国是奇耻大辱,而美国又不愿意向其输出高科技武器以满足其升级军备的需求。冷战期间,苏联向印度伸出了"援手"。所以当时印度军队配备的全部是俄罗斯的武器。
直到今天,俄罗斯仍然是印度战略上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同时作为印度军火最大的供应商,俄罗斯售予印度的武器占其全部进口的75%。其余的25%主要来自美国和西欧,特别是法国、英国和德国。
印度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似乎一直以"草率"的方式进行着。尽管表面上,印度也对所进口的武器进行了"本土化",但是始终缺乏一个系统化的变革。国内军工产品研发费用庞大,进度落后于预期更是家常便饭。
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发展国防工业要采取私营和公私混合所有制的经营模式,但是印度国防工业仍然由国企主导。国防部在促进私营公司进入国防工业上走的步履蹒跚,私营公司参股国防工业的比例仍然被限制在26%,进一步暴露了其国防行业规划的约束与空白。
新朋友:
印度的军火公司们仍然在为与外国军火公司从单纯的买卖关系转向平等的合资公司做着努力。
自冷战以来,印度就希望通过进口美国和西欧的武器以实现进口武器战略上的多元化。买卖双方都有好处:美国乐意发掘新的买家和新的科学技术。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等军工巨头一直在寻找印度的搭档,因为那里有低成本、受过良好教育、说英语和技术背景不错的劳动力。凭借着7%的份额,美国已经成为印度军火的第二大供应商了。
印度军火的来源还包括以色列。两国跟美国的关系密切又都对周边伊斯兰国家警惕性很高,所以成为朋友也不足为奇。法国已同意出售126架战斗机给印度,价值高达200到250亿美元。
对于印度来说,从第一梯队的军备供应商那里进口军备有利有弊。一方面,进口军备能够保证以及增强印度国防的实力。另一方面,过度依赖进口装备使得军备本土化难有实质性进展。虽然购买军备实现了技术转移,但是印度的国防工业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
三国杀:
印度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武器?Quartz认为是因为它面临巴基斯坦和中国两大主要对手。其中印度政府最怕的就是巴中会携起手来。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中国出口的武器有54%去了巴基斯坦。
大敌当前,印度认为仍然需要购置诸如战斗机、潜艇、直升机、榴弹炮等装备。以印度空军为例,当前印度只有34个战斗机中队,若要应对中巴的双重挑战则至少需要44个中队。
Quartz认为中印巴三国的冲突是有迹可循的。印巴之间的矛盾几乎是和巴基斯坦同时诞生的。而中印自1962年一战之后,关系仍然没有真正恢复正常。似乎只有印度理性地做好了准备,要同时应对这两个国家的挑战。
大家伙:
地缘政治因素也决定了印度必须进口武器。1998年印度宣布拥有核武器,同时国内政治和国防的精英们就印度必须迈向大国地位达成了共识。同时印度不断发展的经济进一步支持了它在国防军备上与中国较劲。当然这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实施再平衡策略也有关。
耶鲁大学国际关系历史学家 Paul Kennedy说,每一个靠谱的大国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国防工业基础。印度也不例外,如果真的渴望成为一个大国,它需要造出自己的武器、坦克和炸弹。
有人将印度军事的现代化描述为"有装备,没目标"。不努力重塑自身的战略,印度在军备上的投资就可能打水漂。印度的导弹技术和航空航天项目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须采取更多措施建立公私合营公司以及合资公司发展印度自身的国防工业。
就目前而言,印度不会有太大改变。来自北部和西部的安全威胁、发展本土国防工业的需要以及对大国地位的渴望都将使得印度在未来几年继续成为武器进口第一大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