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即将对"影子银行"挥出最重磅一击,10万亿银行非标融资或将回表,房地产资金输血管面临断裂风险。
由于银行非标融资主要输血对象是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限制类行业,其监管升级或将进一步拉升房企融资成本和难度,这对于处于风声鹤唳中的房地产行业来说,这将是一次致命打击。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消息源报道称,日前监管层正在就银行间的非标准化债权(非标)业务重点关注,而接下来其或将对非标类业务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在前述对非标业务的关注中,监管层或将要求银行在相关业务操作中需遵循真实性原则,反映交易本质;与此同时,对表内外的非标根据其"实际风险承担"抵扣、计提相应的资本金和拨备。
根据银监会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作出定义,非标债权资产即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
与此前针对银行理财业务的8号文及传闻针对同业业务的"9号文(《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不同,前述监管导向或将直指非标业务本身。
"目前监管层对非标资产的潜在风险十分重视。","之前已经对农字头的银行发了文(11号文),近期很可能会针对这块再出新政策。"
近期信托公司、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在非标业务中扮演"过桥"角色的通道类机构,也频繁受到来自监管层的发文约束。
围绕着非标业务的相关风险,一条涉及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保险公司的跨业监管链正在浮出水面。
银监会公布的《关于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11号文"),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对通过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资产交易平台等开展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进行规范和清理。
明确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非标资产投资方面,不得投资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和"两高一剩"行业项目或产品。
汤森路透对中国2300家上市公司的调查显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已经开始蹿升。截至2013年底,受调查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为1.6亿美元,是2009年时6590万美元的两倍还多。
此前,华尔街见闻网站(下载APP看新闻更方便哦)曾提到,全国百强房企光耀地产就因资金链断裂已濒临破产,中国楼市拉响红色警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