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单真正用于支付并购价款的债券融资工具产品即将在银行间市场推出,这意味着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该债券为定向发行,发行企业为一家矿产企业,其拟收购另一矿产企业。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预计发行规模将达10亿元。
据《经济参考报》,交易商协会此前召开专门的会议,考虑将债券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途拓展至支付并购价款,以提高企业并购融资的效率。债券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并购并不突破现有规则指引。针对募集资金直接用于支付并购价款的,结合并购交易在保密、时效、风险等方面的特点,考虑引入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机制。
据中信证券相关人士测算,参照国外并购融资债券占比40%至50%的水平,我国债券并购融资约有2.5万亿元至3万亿元的资金缺口。在国务院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和债券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创新工具的推出有望使得债券市场实现更大扩容。
《经济参考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项目方案正在设计,产品还没正式推出,但应该会比较快。"该产品设计较为简单,就是"常规项目+资金使用用途"。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家大型国企也将发行一单债券融资工具用于支付并购价款,募集金额或达百亿元。
目前,国内企业并购融资手段相对有限。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来为并购融资;非上市公司的并购资金渠道则主要为银行贷款。有接近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市场人士表示,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这次推出的并购债,有别于前期湖南黄金集团、联想控股公司、天津渤海国资公司三家企业发行的3只债券融资工具。因为这次发债募来的资金用于直接支付并购价款,而前期发行的债券融资工具主要用于替换银行贷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前期已发的3只债券只能算"类并购债",而这次中信证券拟发行的债券融资工具才算真正意义的"并购债"。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正是国内并购债券市场发展比较好的时机。一位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人士称,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并购债券市场的发展都和产业并购和重组相关,而产业兼并重组多是出现在经济下行期或产业革命期,尤其在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会出现很多上下游企业合并重组的可能,并购债市场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并购重组。
此前,国务院于去年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融资。"
据上述接近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市场人士透露,交易商协会初步就并购债券融资工具形成的工作方案指出,支持控制型并购。即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该市场人士分析称,这主要是出于将来还债的风险考虑。因为只有取得企业控制权以后,合并后的新企业才能很好地为还债做出各种优先准备。
实际上,比起并购贷款等传统方式,并购债券最大的问题是其在信息披露上不占优势。上述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人士表示,一般而言,不到并购的最后一步,并购对象、并购价格等都是保密的,但是公开发行债券又对信息披露要求较高,这两者有一定矛盾。但若选择私募(定向)发行,虽然信息披露问题解决了,但实际上就和目前银行的并购贷款类似,并且私募发行中的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还不如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多,因此,相对而言,反而银行贷款在成本上更占优势。"不过,并购债券在获取资金上要更快一些,这是它的优势。"
尽管由于产业并购重组使得并购债市场拥有巨大潜力,但也有国有大行投行部人士对记者坦言,在此前,其也尝试推过几个并购债的项目,但是因为企业需求不旺盛而最终未能发行。
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
国内并购债市场总量不会很大,只是协会给放了一个口子,市场未必有那么强的需求。就投资者而言,如果利润不是很高的话,很难有较高的投资积极性。对企业而言,也不愿意做财务上的安排,尤其小企业基本没有太大的并购欲望,原因是程序繁琐。目前市场没有太多的标的。并购优质企业的都是国企,民营企业可以随时并购,但并购国企又很难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
从国外经验来看,发行并购债的大部分企业都是资质较差的企业,其从银行融资比较困难,但能够承受更高的融资成本。有些操作方式是以并购之后的整体企业作为负债对象,并承诺在并购完成后,把公司的股权质押给投资者。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并购债是一个方向,但是离国外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债务工具还有很大距离,国内结构比较复杂的债券融资工具公开发行也有一定困难,需要各个监管部门配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