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华泰首席策略师徐彪。原文为《市场派、价值派以及主题派眼中的行情》,本文有所删节。作者授权华尔街见闻网站发表。
2014年7月28日,很多人会记住这一天:银行股在这一天暴涨5.15%,带动股市整体大幅上涨2.4%。(更多全球财经资讯,请加微信号:wallstreetcn)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
就在一周前,国务院督导组在常务会议上提出,要求理财产品原则上直接对接实体经济。
事实上,当我们接触到常务会议新闻稿的时候,并不清楚管理者的具体思路。至于对银行的影响,不甚了了。而直到7月28日,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
首先:文章肯定了影子银行的正面作用,认为是对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其次,文章提出了问题"正因为法律关系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导致运作混乱,规则不清,于是兑付的时候,责任不明。有了收益,投资人愿意享受收益;但有了风险,投资者却又不愿意承担风险。卖出产品的机构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也就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实行或隐性或显性的刚性兑付,这使得市场秩序难以正常维护。"核心就一句话:买者自负。
放在国务院要求理财产品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相关部委紧锣密鼓制定政策的背景下,当我们看到吴晓灵的这篇文章时,当你了解过银监会近期的监管思路后,你能联想起什么?
很有可能,未来一段时间,拆解银行资产池,分解为明确对应单一资产而且买者自负的理财产品将成为趋势。今年年初以来,银监通过中登建立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确保这件事情至少具备可实施性,如果他们铁了心要落实国务院对接实体经济指示的话。
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细思之下,才发现再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第一, 十万亿理财产品中风险偏好最低的那部分,会回流银行体系,进一步改善流动性,有利于资金价格中枢回落,降低银行融资成本;
第二, 你忽然发现,十万亿理财产品的坏账风险,悄悄从银行一家背负,变成了银行和理财产品买家两家一起背负,对于老百姓未必是好事,对于银行,却一定会是好事。哪怕2%的坏账率,老百姓和银行各自承担一半,那也是1000个亿啊!
顺便说一下,吴晓灵极为彪悍。从吴晓灵发言历史看,允许信用违约的观点可以登上人民日报,则更值得玩味。因为我们都知道,刚性兑付的出现"各个监管部门"才是肇事者。人大财经委相关领导对各监管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并且通过人民日报广而告之,真的仅仅代表人大财经委意见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