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这句歌词用在储备货币的轮换上再合适不过了。现在被大家等同于"硬通货"的美元作为世界性储备货币也不过70年。人民币的崛起势必将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
据南华早报报道,至少40个国家的央行已经储备了人民币,更多的国家也正准备投身其中。这样的趋势不止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就连发达国家也开始多样化自己的储备货币。前IMF官员、现任渣打银行央行及主权财富基金负责人Jukka Pihlman称,人民币在可自由兑换之前就将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储备货币。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600年来国际储备货币的轮换情况,可以看见美元的支配地位在历史上看并不算长:
目前来说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储备货币,据IMF数据,截止去年底美元在全球外储中占比达33%,这个比重自2000年以来就一直在下降,当时全球55%的储备货币是美元。
不过因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币配置调整受到外汇市场密切关注,所以很多央行都拒绝公布储备货币的占比细节。但根据IMF的数据,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中的"其他货币"部分占比自2003年来上升了400%,同期发达国际此项比重上升200%。这个"其他"货币中大部分可能就是指的人民币。
人民币受到各国央行追捧可能主要因为中国给与了外国央行及主权基金优惠条件,鼓励它们投资人民币资产。
比如外国央行通过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得到了更多人民币投资的配额和更长的时间周期,南华早报称,其中一些央行可以得到的配额是一般境外金融机构的10倍,并且更重要的不受政府的资本管控。
Pihlman称,"央行及主权财富基金拥有特惠待遇,它们可以投资的方式是其他机构所不能拥有的,虽然表面上人民币不能完全兑换,但事实上已经可以了。"
并且由于中国与各国的贸易联系日渐紧密,各国央行也有意愿增持更多人民币用于贸易。
然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持怀疑的人士指出,作为一种储备货币,人民币的流动性并不足够,同时人们也会怀疑人民币具备保值功能。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人民币占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份额达到1.12%,全球排名为第8位,而年初尚在第15位,而此较2012年1月时的第20位明显进步。
国际清算银行(BIS)银行部主管Peter Zoellner上月表示,未来几年美元在全球各大央行储备货币中占比降幅可能多达10-1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币的地位将继续上升。
欧洲央行(ECB)执委会成员Yves Mersch早些时候表示,中国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最终有可能挑战美元。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还说过,美元的支配性地位是导致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显然人民币地位的上升对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