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国政府进一步规范银行同业业务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浮出水面。对短短五年间由6.21万亿增至超过21.47万亿的同业资产迎来新的严格监管,业界最乐观的是持有"非标不死,债券难兴"的固定收益玩家。他们预计,既然非标收缩已成趋势,未来标准化的信贷和债券将成为重要替代。
另一类乐观派认为,127号文在第一条就提到"同业投资"说明监管认可,规定拓宽了同业投资的范围,银行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以资管方式做业务。
还有些看好市场的乐观派则是像上月初就高唱"400点反弹"的国泰君安那样,认为既然市场共识无风险利率将下行,那么就会较快出现新的估值中枢,帮助A股环境由"投机"走向"投资"。
当然,更多的是悲观派:127号文重拳之下,过去几年不断玩转的同业资产出表游戏必然终结,商业银行庞大的表外业务也面临收缩,由此带来银行资本和拨备压力巨大。昨日中金公司研报预计,严格的资本计提假设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16基点:
银行当前普遍为买入返售项下非标/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非标分别计提25%/100%资本。假设买入返售中非标(除票据外)风险权重系数由25%提高到100%,则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16基点;其中股份制银行平均下降49基点,兴业下降133基点。
中金上述报告认为,127号文和银监会140号文(《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影响最直接的有两点:1、买入返售非标业务实际上叫停;2、资本与拨备计提与风险匹配。短期看,从买返到投资使得风险权重提升至100%,资本金成为商业银行业绩高低的决定因素。
不过,也有些乐观人士将127号文和此前银监会内部版9号文和11号文对比后发现,127号文相对宽松。
在127号文出台前,就有银行同业部老总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
与旧版9号文最大区别,一是在同业融资集中度指标上有所放宽,另外是对同业业务投向的'非标'种类进行了明确、'合法化',特定目的载体罗列了7个,被赋予更广泛范围,超出预期。
这里所说的更广泛特定目的载体规定主要是,
127号文第六条规定:同业投资是指金融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同业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次级债等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同业金融资产)或特定目的载体的投资行为。
规定认定,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证券投资基金、券商资管计划、基金公司及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产品等。
因此,一些乐观的同业人士认为,
"可以将业务转给信托、基金子公司来做。因为127号文禁止了所有高资本消耗业务的监管套利。""简单来说,应对8号文,银行提高收益依靠'非标',做大规模靠债券。"
事实上,在上周五上午,财新就发布过业内人士的消息,银监会近期会议首次详解同业、理财、信托、投资和委托贷款这五类非标准化债权(非标)的通道,认为非标风险管理比较薄弱,其无序发展可能累积系统性风险。
一位地方银监局官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银监会"将非标业务列为系统性风险隐患也是监管头一次。"
国信证券预计,银行可能选择减持信托受益权项目这样的方式,一个合理的减持途径是转给银行理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