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各种对阿里巴巴估值假设吧,中国政府改革才是支撑马云帝国扩张的真正动力。中国必须完成转型才能让爆发式的消费增长持续。
压住中国长期增长的似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策略,阿里巴巴在IPO文件中预测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到2016年之前能翻一倍。
但是这基于如下的假设,中国消费增长仍能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政府有能力"再平衡"经济,但这两个前提都有疑问。
首先,中国能否迅速实现"再平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决策者通过疯狂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政府蓄意压缩居民财富,通过银行把居民储蓄注入国有企业。这种低效率投资创造了庞大债务。现在的问题是,即使中国想要保持一季度7.4%增长率,要么选择继续推高债务,要么就必须"再平衡",即刺激足够高的居民消费替代投资。
阿里巴巴在备案文件的假设,未来中国消费增长速度将超过GDP增速,换句话说阿里巴巴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能实现"再平衡"。
阿里巴巴在备案文件中称,"中国消费者快速增长的消费能力"是支撑公司增长的第一要素。
阿里巴巴援引咨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称,预计从2013到2016年中国的实际消费支出复合增长率达到8.6%。在2008到2013年中国城镇家庭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8.5%(经过通胀调整),而同期中国家庭的储蓄则在下降。
这些数据都支持阿里巴巴对于中国经济正在再平衡的判断:
"中国消费者实际工资继续上涨,消费占收入比率继续提高,我们预期消费占GDP比率为未来将继续增长,消费增速将继续超越GDP增速。"
阿里巴巴的预测看上去很美。但是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并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要走出"偏向投资、遏制消费"的政策模式,必须要实现大规模的改革。
阿里巴巴在备案文件的图表,也证明了中国消费占经济比重仍然相当低。
中国决策者当然明白这一点,但是解放市场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至少从短期看,经济转型必然会牺牲增长速度。
对阿里巴巴而言他们希望看到经济适度的放缓,如果调增长导致增长急剧放缓,那么消费者必然会缩小从iPhone到鞋帽等一切开支。
更大的风险是房地产行业危机引发经济急剧收缩。房价持续让部分中国人感到更富裕推动了消费,一旦房价下滑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需求将消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