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大利亚到阿根廷,中国在过去的十年中花费了超2000亿美元收购各种矿山和油田。如今食品开始取代能源成中国海外并购的"新宠"。
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每产出的一蒲式耳小麦或每一磅牛肉,中国必须拿下近半才能喂饱它的子民。
彭博社整理的数据显示,在意识到国内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和肉类以后,2013年大陆及在H股上市的公司共斥资123亿美元对海外的食品、饮料和农业进行收购或投资。斥如此巨资投资海外粮食行业在中国已至少十年未见。
其中不乏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收购。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2013年5月双汇控股宣布以近71亿美元(包括所承担的负债)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彭博援引澳大利亚国家银行的观点称,紧随双汇之后,中国企业将进军海外的牛肉、绵羊肉和谷物等资产。
全球四大粮食贸易企业之一嘉吉(Cargill)的副主席Paul Conway告诉彭博:
这些交易是注定会发生的,实际上为好奇的是它们没有更早发生。就农业而言,中国将会前所未有地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大宗商品体系。
伴随着过去三十年经济爆炸式增长,中国政府惯用国企充当"护卫",在战略性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以能源安全为例,过去十年中石油在全球花费了超过400亿美元进行石油资产收购。
涉及食品安全领域时,中粮集团扛起了大旗。今年以来,掌控了中国90%小麦进口的中粮已进行了两起海外并购,总金额达28亿美元。
见闻网站曾介绍过,2月中粮购入荷兰农产品贸易集团Nidera的51%股权,后者的销售额超过170亿美元。中粮表示,此笔交易将为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和中欧生产谷物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4月初,中粮集团宣布,与总部位于香港的来宝集团(Noble Group)达成最终协议,中粮拟斥资15亿美元收购来宝集团农产品部门51%的股权,此外,双方将成立持股比例为51:49的合资公司。中粮表示,收购后,来宝农业将作为中粮海外采购平台,将其上游粮源掌控及交易资产直接对接中粮旗下企业的下游加工及分销网络,助推中粮全产业链战略。
彭博社还认为,收购来宝将提升中粮在阿根廷的谷物产量以及在巴西的糖产量,还有在中国、乌克兰和南非的压榨油产量。
惠誉评级公司4月3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
中粮将成为实力强大的全球性农产品贸易商,并且将有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直接生产。
中国拥有世界21%的人口,却只有9%的可耕地,人均淡水资源所占比重则更少。同时,收入的增加推动了中国人对高蛋白食物的需求增长,而国内产出已逼近极限。喂饱国人,中粮将面临着充分的市场挑战。
据日本谷物贸易公司 Continental Rice 数据,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DM),邦基公司(Bunge)、嘉吉(Cargill)以及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也即被称为A-B-C-Ds的全球四大粮食贸易商控制了全球超过70%的谷物交易。
在交易平台方面,中粮还面临着来自日本三井物产的竞争。从巴西的大豆种植园到泰国的鲜虾养殖场,再到美国的粮仓,三井物产自2007年从无到有打造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网络已可交易五大洲的资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