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信达从坏账中压榨利润,但他们也为这种模式付出代价——自身债务堆积。
今年,信达背负的债务较过去三年增长20倍。截至6月,信达背负的债务飙升至1041亿元(约合170亿美元)。
在信达发布IPO招股说明书时,该数字不仅仅将该公司暴露在包括短期和长期利率走高等风险因素之下,还意味着信达对中国政府和中国金融机构推动其增长的依赖加剧,即便其高至25亿美元的香港IPO路演上,机构投资者认购兴趣浓厚。
惠誉中国银行业分析师Charlene Chu表示:
最终的问题在于,信达能从其购入的资产中得到什么回报,且回报是否足以偿还他们欠下的债。
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信达的最大股东——中国财政部,或者其他债权人不会继续支持信达,或者展期贷款(如果信达需要更多时间来偿债的话)。
但信达在其IPO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如果难以获得充足融资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或者无法通过商业上可接受的条款获得融资,我们可能难以为运作、投资和企业扩张、引入新业务融资,或更有力地竞争。
信达管理层表示,他们对信达的债务策略感到满意,并将在未来寻求进一步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的转变
信达成立于1990年代末,负责承接建行的不良贷款。他们最初从政府借入资金来承接并运作建行的坏账。
根据信达IPO招股说明书,自此之后,信达的资金来源转向中国财政部和央行以外的其他实体。信达开发了更多其他金融机构,并在招股说明书中把这些债权人称为"市场导向型资源"。
截至今年6月,信达借入1041亿元,而2010年底时为78.3亿元。
而接近一半贷款将在一年或一年内到期。短期债务数量之多凸显了信达在资金收紧环境下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如今年6月中国信贷紧缩潮。Chu说:
"对任何拥有如此财务报告的实体来说,这种可能性必然存在。"
信达这1041亿元债务中,很大一部分(953亿元)是无担保贷款,一旦信达面临任何流动性短缺,同样暴露了债权人的风险。
不过熟悉信达IPO计划的知情人士称,信达的债务与超过100家中国的银行相关联,但这些银行中,没有一家存在很大的风险敞口。若流动性短缺情况真的出现,信达的损失有限。
分析师表示,中国政府依然在支持信达,市场对信达未来流动性问题担忧过度了。IPO之后,中国财政部将持有信达69.6%的股份,之前为83.5%。
上海辉立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星宇称:
核心点在于中国政府支持并控制信达,这给了市场非常强大的支持,无论对债权人还是债务人而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