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华尔街见闻: 信达IPO的背后——解读信达模式

华尔街见闻
 
Real-Time Web Marketing

Learn how marketers like you are using real-time web personalization to drive engagement and conversions. Downloa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信达IPO的背后——解读信达模式
Nov 28th 2013, 05:57, by 莫西干

信达是90年代中央政府为了解决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带着政治目而建立的四家坏银行之一。最近信达在香港的巨无霸IPO(筹资金额高达180亿港元)受到了市场热烈的追捧,10家基石投资者已经认购过半。这在几年前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信达究竟是怎么在信贷的"垃圾堆"中淘金的呢?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信达当年是接手了建设银行坏账的,因为建设银行坏账很多与矿产和重工业企业有关,这都是中国近期经济发展受益最大的行业,所以信达原本的坏账资产在四家坏银行里是最优质的,信达通过债务重组(比如说债权换股权,然后鼓励企业上市)锁定了大笔的资本增值收益。而且信达还是唯一一家获准收购非金融企业坏账的坏银行。

Breakingviews给信达模式做了个说明:

信达是怎么运作的?据了解情况的人士称,首先信达会从银行借钱,利率通常为5-6%。接着,信达发现一家企业的客户无法支付它们的货款——比如说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欠下了一家水泥厂一笔钱。信贷就可以基于面值的小幅折让价格,买入这笔应收账款。该开发商只要提供抵押品或给出第三方担保,其对水泥厂的欠款就变成了来自信达的一笔贷款。

这看似是一笔"三赢"的结局。

根据招股书显示,信达的贷款平均利息约为14%。在扣除费用和约等于贷款规模2%的坏账拨备以后,信达能赚取约6%的利差——这几乎是中国银行业在传统贷款中赚取利差的两倍。因为信达的资产负债表有杠杆,其股本回报率达到充满吸引力的30%。

信达不仅购买企业的坏账,还会购买信托工具发放的贷款,尤其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这意味着,信达的风险与土地和楼房这样的抵押品高度相关。FT的Lex专栏写道:

该公司持有的不良贷款中60%与房地产业有关,这进一步加大了它的风险。同时,信达还通过债转股持有部分困境煤炭企业的股票。

这种业务适合上市么?不良贷款并不少见,而处理不良贷款需要专业人士。不过,这是一个起伏不定的行业。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带来投资机遇和盈利。去年,信达就曾从资产净升值中获得了4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而在经济疲弱、复苏速度放缓时,这种收入会下降。随着经济放缓,从不良资产获得的回报也在降低。这其中市场也在发挥作用:信达46亿元人民币的减值损失中,就有五分之三来自该公司针对所持中国铝业股份计提的减值准备。

从某种程度上说,信达与很多放贷给房地产开发商的受托贷款在性质上是类似的。因为银行不能直接放贷给房地产开发商,但它们可以转而借钱给信达,同时银行借给信达的贷款还能分类为"同业资产",与企业贷款相比,这样还可以省下了不少资本。

当然,处理坏账还是一门技术活,而且耗费时间。而且Breakingviews认为,信达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因为根据统计局数据,从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间应收账款增速一直大幅高于GDP增速,很多企业通过拖欠货款来充当免息贷款。如果这种通过货款建立的隐形债务关系不断深化,那不单会对企业的流动性状况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使违约事件带来更大的传染性。

至于信达的盈利前景,Breakingviews认为,只要中国金融体系保持封闭,信达就能继续盈利。因为银行不得不持续给信达提供廉价的贷款,而银行廉价贷款的基础正是中国储户提供的廉价存款。所以,信达模式的最大风险正是存款利率自由化。

文章分类: 
自由标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