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资委牵头制定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在进行完善和调整,有望明年初出台。改革的重点为启动分类监管、培养产融结合大财团、鼓励大企业控股银行。
《意见》内容将包括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伴随着文件的出台,明年将是国企改革最重要的一年,包含国企分类监管、股权激励、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国资等重点内容的改革将拉开大幕。
从国资委监管角度看,顶层设计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国企分类监管的问题,正是由于国企分类模糊,才导致分类监管和考核难以落实到位。据参与征求意见的有关人士介绍,明确国资分类监管思路可能成为该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而国有企业将被分成垄断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自然垄断行业下一步改革重点是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与此同时,国资委会在绩效考核、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其中也包括市场化聘用制度、薪酬、员工持股等热点问题的改革。
该报称,根据目前方案,监管部门将按照功能将现有国企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纯公益类企业,包括军工、粮盐等国企,它们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社会;第二类是纯市场类企业,包括汽车、电子等国企,它们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介于这二者之间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公益为主、市场为辅,如石油、电信等企业,另一类则是以市场为主、公益为辅。
除此之外,下一步国资委将重点推进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其最核心的就是通过有效的"产融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让产业资本来"控股"金融资本,同时实现国家战略产业的布局。
从管资产的角度出发,国资委将成立一批投资运营主体,培育一批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结合的财团,在不同的领域,通过它们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国资委对竞争性国企董事会的绩效评价,将以资本权益的增值性和资本资产的流动性指标为重点,以资本回报率、税后净利润等盈利性指标为主,可能不会直接采用经营性的绩效指标。
按照资本收益原则,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强化股东收益、投资回报和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并以此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增强国企盈利能力,形成公平市场竞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