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纳斯达克的互联网"军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截至本月10日,本年度表现最佳的30只互联网类股都上涨了80%以上,排名第一的Netflix涨幅高达292.16%。
但全球商业杂志Quartz科技报道记者Christopher Mims认为2013年是硅谷失落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来,金融工程学、并购和规避监管在硅谷大行其道,硅谷的传统——创新不再是这个行业今年标志性的代名词。
全年没有诞生一款有突破性的产品,谷歌眼镜也不例外。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Mims列举以下8大结论:
1、手机研发原地踏步。
从更深的层面看,上图这款大块头的iPhone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苹果的设备越来越泯然众人,和竞争对手的放在一起也不再那么出挑了。
2013年是智能手机成为大众化商品的年份。
和老版本比起来,即使是高端的产品——苹果和三星最新款的主打手机也没有什么飞跃。
因为过于追求酷炫的3D效果,iPhone 5S的iOS7系统还让一些用户身体不适。
前庭系统疾病协会执行董事Cynthia Ryan称,iOS7的3D效果可能导致"强烈的恶心、头昏和眩晕",有时是源于一般的视觉问题,但也可能是视觉与前庭的感觉出现矛盾冲突所致。
她还说,这些病症"表明,如果观看者已经有前庭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症,就会更严重。"
而且,iOS7系统感觉更像微软发布的产品,不少老版iPhone无法适配新系统,只得沦为报废品。
苹果的强劲对手三星也没能真正推陈出新。Galaxy S系列的新成员还在沿用廉价货的设计。
很多用户都不待见新款手机的所谓"简易模式",就算电子元件功能强大,但手机的界面有时运行不畅。
谷歌神秘的超级手机Moto X今年亮相,它是款不错的Android机,但还算不上什么颠覆。
大众化的潮流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智能手机将成为街机。
波士顿的移动公司Jana预计,明年在中国可能只花20美元就能买到一款智能手机,和高端电视产品一样在向白菜价靠近。
2、可穿戴设备让人失望。
谷歌的眼镜式设备戴起来好像一顶视频摄像头的头盔,只不过它不像别的摄像头那样有小灯闪亮提示你在录像。
有位业内专家评论说,要是戴着这样一副谷歌眼镜出街,他都觉得丢脸……
实质上,谷歌眼镜就是一项还在寻找应用领域的科技,侵犯隐私除外。
智能手表应该是今年最令人失望的产品。各大电子制造商都在研发这种产品,但电池和显示屏成了设计师的拦路虎。
业内测评一再认定现有型号不适合大范围推广,索尼和三星发布的智能手表也都没能一炮走红。
3、老牌巨头还在节节败退。
微软的Surface RT平板亏损将近5亿美元,这本该是微软雄心勃勃寄望超越iPad的产品。
去年《名利场》爆料,一些内部人士指责,现任首席执行官鲍尔默(Steve Ballmer)是微软"失去十年"的始作俑者,认为他一手打造了微软如今糟糕的企业文化。
可惜,另一位业内巨头英特尔的形势也不乐观。原因不只是英特尔不再创新,还因为满足市场需要的微处理器利润比以往低。
智能手机的先驱之一黑莓今年的表现用"亏"一个字就能概括。截至今年11月30日的第三财季,黑莓亏损44亿美元,亏损规模远超上季度的9.65亿美元。
相比起来,惠普虽然近年来收购Autonomy失败,管理层又频频换将,起码今年后半年的业绩还挽回了一点面子,第四财季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但已经超出分析师预期,控制住了下滑趋势。
4、并购取代创新。
今年9月初,微软达成收购诺基亚手机等业务的协议。要是几年前传出这样的消息,大家应该会感到震惊,现在却让人觉得在移动设备领域落后的微软前途未卜。
除了推出新品,今年有关苹果的重磅消息莫过于一些让世人惊讶的避税招数。
而今年谷歌让人遗憾的举动应该是撤销了允许员工每周利用一天时间经营业余项目的政策。
别小看这项被称为"20%时间"的公司规定,当年谷歌的工程师就是利用这20%的时间成功推出了Gmail、Google Talk等项目。
谷歌此举自然在内部引起争议,员工们不禁要问,是否谷歌还能对自下而上的创新活动敞开怀抱?
5、硅谷的"老大"更傲慢。
有企业家声称硅谷应该成为美国独立的一个州。
但正如美联社今年年初的报道指出的,科技业过去20年取得的成就部分建立在许多人失业、变得贫穷的基础之上。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euven)的经济学家Maarten Goos估计,在欧洲消失的760万中产阶级人士工作职位之中,有三分之二是科技的牺牲品。
虽然富有国家的制造业还没有真正大范围自动化,但机器人咖啡调配师这样的角色可能会对服务业的就业产生威胁。
一些硅谷的公司甚至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实现零工人,届时无需任何提供劳动保护。
租车服务公司Uber的首席执行官还坚持疏远顾客的做法,称该公司大幅上调价格不过是为了保证能在繁忙时段提供服务。
同时,美国科技业上演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戏码。
以苹果为首的美国科技企业为避开税收监管蜂拥爱尔兰,Uber和AirBnB这类公司又表明,自己的商业模式取决于规避国内某些州的监管。
6、社交媒体变"势利"。
今年11月7日,继Facebook之后又一家社交媒体巨头Twitter在公开市场上市。为了确保有盈利的实力,向股东们证明自身价值,Twitter恐怕也要走上Facebook的道路。
Facebook为了增加收入、提振股价颇费心机,瞄准了移动广告这块蛋糕。所以,不管用户喜不喜欢,Facebook上的广告会更多。
其实两大社交媒体网站早有影响体验的问题:Twitter有大量机器人操纵的僵尸帐号,Facebook有所谓"边际排名"(Edgerank)的算法,它会根据用户的新动态确定信息的排序。
7、媒体参与炒作成风。
在媒体推波助澜的支持下,比特币今年的市值至少翻了10倍。
管理大数据也列入了IBM这类业内巨头的发展大计,不过大部分公司要面对的数据还不算那么"大"。
在今年最后一个重大节日到来之前,亚马逊成功地发起了一场公关活动——无人机送货。
虽然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次计划在2020年以前都不会成为商业活动,但美国CBS新闻节目《60分钟》(60 Minutes)专门花了至少15分钟时间报道亚马逊的这项计划。
以晚7点30秒插播广告收费逾10万美元的价格计算,等于《60分钟》免费给亚马逊做了市价约300万美元的广告。
8、斯诺登事件投下巨大阴影。
前美国国安局(NSA)员工斯诺登今年好好地让大家见识了NSA的触角伸得有多远。
也许现在我们看到斯诺登曝光的文件揭秘已经不那么震惊了,但科技业才刚刚体现斯诺登事件的后续影响。
既然硅谷的企业必须通过NSA可以访问的节点发送数据,这些公司现在就必须证明,自己的云服务不会把客户的秘密拱手送给美国的间谍头子。
对国外的客户,这种证明尤为重要。
思科已经将季度业绩不佳归咎于俄罗斯和巴西的客户害怕NSA窃取情报。
思科还警告,这也会影响其他许多美国公司,称这将威胁物联网的未来。
其实,只要想一想我们这个世界的每样设备都可能成为间谍的工具,就会觉得思科的担忧不无道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