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贸易融资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商业活动"已经开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在新加坡这个全球铁矿石贸易新中心,中国贸易商们可能已经建立了一个铁矿石融资的秘密花园。
在2010年,全球钢价定价系统出现突破性转变。钢价从依据长期合约定价开始向每日滚动更新的现货价格转变,而新加坡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大宗商品巨头美国嘉吉公司和托克集团相继入驻新加坡后,中资贸易公司也开始进入新加坡,并通过毗邻国际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等公司来占取地利。这一趋势产生了连锁效应。越来越多的中国金属贸易企业也来到新加坡淘金。
5年前,新加坡政府描述中资贸易公司为"屈指可数"。而现在,据《金融时报》援引铁矿石领域专家调查称,在超过30家中国公司在新加坡建立分部。这30家公司几乎占据了全新加坡逾百家金属贸易公司的三分之一。
荷兰银行商品部门主管Jacqueline Chang就表示:
"成交量不断增加,因为更多中国企业建立了中转中心,并同时参与第三方交易。"
然而,这些给钢贸市场带来的影响并非积极。许多市场参与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包括低成本供应商提高供应都意味着中国也许并没有能力吸收更多铁矿石。目前铁矿石价格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更多的不确定性则来自于库存数字。没有人能够确定来自中国港口的库存数据,有多少是通过信用证融资购入的库存,又有多少是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中的抵押品。
据一些银行介绍,类似"一批铁矿石在其从新加坡运抵澳大利亚的这段时间里转手五次"的情况屡见不鲜。一家美资银行相关人士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所有人都知道,一波波供应潮正在袭来。但需求又在哪里?是否存在隐性需求,或者说这仅仅是臆测?"
现在,没有什么能打消中资企业继续进入新加坡的热情。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新加坡将是美元融资的宝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