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南开大学国经所客座教授 。微信公众号:刘杉评论。本文首发于百度百家,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央行强化"定向降准"走出第一步棋,虽然定向在"三农"和小微贷款,但范围有所扩大。利用定量指标选择降准对象,凸显央行谨慎放松货币的心态。央行希望释放的流动性能够支持小微企业和居民消费,同时避免给人留下救助房地产的印象。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也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按照央行制定的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也就是说,涉农和提供小微企业贷款的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降低了存准率,增加了可贷资金。
央行此次降准体现了三个特点。
其一,定向明确。
与第一次涉农降准不同,此次不仅定向,而且有明确定量标准,表明此次降准具有激励作用。"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是指: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
虽然条件苛刻,但由于三分之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八成以上非县域农业存款机构在覆盖范围内,实际获"定向降准"支持的小型金融机构较为普遍,央行将降准范围覆盖到了第二层面。
其二,范围扩大。
此次降准范围扩大到几类金融公司,这些金融公司都是与大企业集团相联系的财务机构,增加其资金利用率,目的在于刺激大型实体企业开展商业活动,并促进汽车类产品销售。这意味着,"定向降准"从涉农和小微贷款机构,向支持大型企业集团等更广范围蔓延,并逐步扩大到整个实体经济。
其三,留有后手。
此次降准虽扩大了范围,但力度仍然有限,表明央行并不想急于扩大货币供给,避免释放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不过,以央行此前两次降准的思路看,实际想通过逐步扩大"定向降准"范围,实现全面降准目的。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月内,央行还可能定向股份制银行,再次降准。
央行之所以谨慎从事,一方面要维持"微刺激"的政策宣示,另一方面要避免资金快速流入房地产行业。目前房地产业出现下行趋势,并拖累宏观经济,但由于房地产过度繁荣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并不断加剧地方债务和银行信贷风险,因此,宏观政策处于两难境地。中央政府既怕房地产崩盘,又担心其出现过度反弹。力争实现房价稳步回落,是宏观决策重要出发点。
尽管如此,仍不排除资金继续流入房地产可能,这也是央行心知肚明之事。此番降准虽强调了"三农"和小微,但判断标准选择的是过去指标,这使得小型金融机构的新增可贷资金,具有流入当地房地产行业的正当性。另外,大型企业集团多拥有房地产企业,财务公司增加的可用资金,也可能用于房地产公司的救急之用。
从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自主性看,大型金融机构表现更好,其对高风险行业的贷款更加谨慎,因此,即便央行在未来月内再次降准,逐渐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仍会遇到阻碍。可以认为,"定向降准"虽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足以影响到房地产市场预期的改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