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今日闭幕。《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称,这次会议将为改革勾画新的蓝图。
按照惯例,全会闭幕当日晚间将发表公报,介绍这次会议全貌,重点指出会议主要精神,透露出改革总体思路和方向。如何读懂公报?需注意哪些表述?公报发布后,具体如何执行?《法制晚报》列出了以下要点:
● 发布时间:1978年以来,会后均发公报
从1978年以来,每次三中全会均在闭幕当天发布公报。
盘点7次公报,字数最多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公报,约7650字。而此后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历届以来字数最少会议公报,约520字。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王文章副教授说:"公报其实就是会议对外发布的新闻报道,将会议的主要信息向大家告知,所以在字数上会有所控制。从最近几届来看,一般为两三千字。"
● "三段论"重点突出用词严谨
历届三中全会公报一般分三大部分:开篇、正文和结尾。开篇通常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会议的基本信息,结尾一般是号召贯彻全会精神。
王文章说:"公报正文部分是会议的主要内容,但公报并不会谈特别具体的问题,只是会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告知。如果涉及改革,就把改革的主要内容说一下,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审议党的纲领性文件是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公报正文中一般都有专门段落点出审议通过的重要"决定"。公报中会包括对政治思想理论的表述,会谈及经济形势和改革任务,除了肯定成绩,也可能会提及或流露出某些问题和不足。
从公报内容可以预判出改革攻坚区。公报会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王文章解释说:"此前几届三中全会都会发布'关于改革的若干决定',与公报主要以发布会议信息为主不同,'决定'谈的是具体的改革方案,字数也比公报多,一般有万余字。"
有媒体评论指出,公报措辞一般也有严格意义,政改历来强调"既积极又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实施。如果文件只说"积极"或者"稳妥",将可能意味着某种方向性调整,引出十分复杂的解读猜想。
● 后期执行
王文章说:"公报发布后的一两天内,就会发出'关于改革的若干建议的决定',细化的改革在'决定'里面有,接下来就开始执行了。"
新华社报道称,三中全会作出重要"决定"后,将由各届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国务院具体落实。
11月5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光明日报》刊文称,三中全会"决定"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全面推进统筹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的改革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王文章同样指出,实际上三中全会涉及改革面比较广,除了经济体制改革之外,还有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具体执行时,除了国务院各部门之外,社会各界都会参与其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